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泰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23-04-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兴化市‘加强人才柔性使用 创新成果离岸孵化’项目获得87.91分;市科技局‘打造更优科技创新生态 汇聚更强科创人才力量’项目获得90.47分……”4月6日下午,江苏省泰州市人才工作“书记项目”述职评优暨年度主题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从全市36个人才工作“书记项目”中脱颖而出的17个项目同台打擂,接受评委和观察团现场打分。


  按照市(区)、园区、市直3个组,有关负责人逐一登台述职,一番激烈角逐后,靖江市“打造高水平产才融合样板,赋能‘长三角智造市’建设”等10个项目获评“十佳书记项目”,泰州市委统战部、市卫健委的2个项目获得“特别贡献书记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如何推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泰州的回答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从2020年开始,率先探索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3年来已累计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100个,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56个。


  直面问题,压实第一责任


  泰州市明确由全市范围内的市(区)委书记、重点开发园区党工委书记和市级机关部门党组书记领题,建立“季度督查、半年观摩、年度述职”机制,将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情况纳入述职评议、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倒逼“一把手”直面问题,躬身尽责、履职担当。


  “‘书记项目’的出发点是研究解决个性问题,落脚点是把握共性规律、突破普遍难题,力争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或模式。”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三元说。


  “不少地方都在拼命抢人才,但人才来了,项目却落不了地,待不久就跑走了。”姜堰区委常委、姜堰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荣明登台述职,首先谈起实实在在发生的真实案例。在一次人才创业工作座谈会上,一位教授感慨道:现在各地的人才政策十分优厚,但实际上人才项目首先必须解决落地问题,不然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教授的一席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引起了我的深思,解决这一‘难点、堵点’问题,不仅事关今天的人才项目落地,更事关园区的未来发展。”王荣明说。


  和王荣明一样,每一位打擂者登台后几乎都毫不避讳地首先自揭短板、自曝痛点。“产业人才引进后却难以留得住、用得好,有的企业引进人才离职率达到25%”“去年我们常住人口首次跌破百万级,本土青年人才流失率高达87%”……一个个辛辣的问题自述背后,折射出泰州人才工作书记项目紧盯关键要事,以精准选题拉动难点突破的鲜明导向。


  干得好不好,擂台见分晓。每年年底,泰州市委人才办成立专门班子,逐个对人才工作“书记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重点从书记重视度、问题精准度、举措实效度、人才满意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市级层面组织“书记项目”述职评优,“一把手”登台述职,评委和观察团打分评出“十佳书记项目”。不少书记直言“感到压力山大”!通过述职评优,树起“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书记带头重视,带动一班人、带领一群人“大抓人才、抓大人才”。


  产才融合,广聚第一资源


  泰州市坚持把人才工作项目融入大局、融入产业,切实防止人才发展“两张皮”。2022年以“推进产才融合”为书记项目主题,聚焦市委打造“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规划,积极探索“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有效路径。


  “面对引进人才难留问题,我们全面分析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工作融得不深、融得不全、融得不好等问题,针对性解题。”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鹏建说。由靖江市委书记亲自挂帅,以“产才融合”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主导产业绘制12张人才地图,开展“院校月月行”“两湖”地区引才专线等行动,重点产业吸纳国家级人才13名、省市级“双创专家”等人才300余名。去年,靖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幅45%,位列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30位,制造业百强第21位。“书记项目”的撬动作用已经显现。


  结合“推进产才融合”主题,泰兴书记项目“致力青年友好、提升聚青能级”,由“一把手”牵头研究出台人才“双十条”新政,市政府投资16.88亿元,筹建3866套人才房,实现青年人才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减免费安居体系,全市引进5000余名青年人才,常住人口从负增长转向正增长。


  务求实效,澎湃第一动力


  泰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聚焦产业发展,以“书记项目”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市科技局围绕集聚“卡脖子”技术人才难题,以人才工作“书记项目”为抓手,着力做好励才、聚才、兴才三篇文章,兑付创新积分奖补资金2.8亿元,建设省产研院唯一一家分院——泰州市产研院,揭牌运营总规模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吸引1119名高层次人才来泰创新创业。“书记项目”实施以来,推动科创人才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平均研发费用较上年增长21.5%,研发人员占比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二,平均研发费用占成本支出总额提升10个百分点,平均专利拥有量增长31.1%。


  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紧扣生物医药人才短缺、大院大所作用发挥不明显问题,书记亲自挂帅,通过项目实施,引进国内临床头部机构——北大医学部、ICGEB区域中心等,构建了“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创新载体。放大大院大所创新策源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先后承担50余项国家、地方、行业重大科研项目,支撑30余项国家级项目实施,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重点项目支持近亿元。获批发明专利169项。园区通过大院大所孵化了新冠治疗相关药物7个,覆盖了80%新冠治疗药物技术手段。


  活动现场,2023年度泰州市人才工作“书记项目”主题确定为“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采取“揭榜挂帅”模式,列出了政策、载体、平台、抓手、体系、阵地、品牌、标识、环境、机制等10大选题。首次把国企、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纳入领办“书记项目”的行列,持续深化人才工作“书记项目”机制。


  “实践证明,‘书记项目’是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推动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人才工作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我们将持续深化优化,进而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创新优势。”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三元说。


  (周峰 泰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