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全面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全力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全力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工作品牌,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做强产业聚才链,构筑产才融合“实景图”
在苏州这片产业沃土之上,创新优势是如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从一片工地“开园”,16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集聚了620多家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240余位江苏省级以上人才,人才总量达4万人,成为国内备受关注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
“早在2006年,苏州工业园区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招商中心,专职高端人才的引进。2007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每年都会围绕产业的发展遴选一批人才引领的好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委相关负责人分享了招才引智的“园区经验”。通过建设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科研生态体系,苏州工业园区正从“产业引领”向着更高的“平台引领”转型,持续吸引来自全球的高端人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以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科学城”,是苏州科技城一以贯之的建设理念和制胜法宝。去年8月,太湖光子中心正式落户,总规模100亿元的太湖光子产业投资基金启用。围绕光子产业链、创新链形成的先发优势,苏州科技城正全力推进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聚力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高光之地”和世界一流科学城。
产才融合发展一直是苏州人才工作最鲜明的特色,在制定苏州四大主导产业和25个重点细分领域产业创新集群3年行动计划中,坚持把人才创新资源作为支撑力量,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高层次人才地图,大力招引和集聚各类急缺紧需人才和创新团队,目前,全市98%的领军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
做优精准育才链,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
去年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C9(九校联盟)高校全部在苏州实现了重大布局,各类聚焦产业发展的研究院所成为苏州与全国高校的“超级连接器”,人才、科技、项目等创新要素在校地之间形成“环流”。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落子为例,名城名校“双向奔赴”,今年9月,将有近800名本科生、研究生正式入驻苏州校区。
为放大“苏州制造”优势,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让人才在实战中锤炼成长,苏州一方面大力实行“揭榜挂帅”制度,累计发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超导量子信息材料等项目30余个,张榜金额近600亿元。另一方面,推出“创新联合体”的“落地版”,去年以来,先后组建由信达生物、亨通海洋、迈为科技、苏大维格、国芯科技等龙头企业牵头的13家市级创新联合体,人才“抱团”攻关“卡脖子”难题。
去年10月,苏州科技商学院应运而生,并已成功举办两期高级科创人才研修班。通过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办班,创新“政产学研金”联合发展模式,实现“科技人员懂产业,产业人员懂科技,科学家懂管理,管理者懂创新”。目前,学员之间已经碰撞出一些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融合项目,如国发创投已与康多机器人、江津自动化等20多个学员企业开展了对接洽谈,一期班两位学员已在低碳零碳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年底产值有望突破一个亿的“小目标”。
做活市场用才链,搭建资本赋能“生态圈”
今年2月,苏州在境内A股上市的公司总数已达201家,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后,第五个拥有200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的城市。服务企业上市,首抓服务人才科技企业,苏州积极发挥市场力量,集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资源,全市47家金融机构成立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在中基协备案登记的苏州各类基金已达到2400支,全力满足人才科技企业创新的融资需求。
“一位人才带着方案、技术和项目来到苏州,苏创投会通过天使基金支持他。从过去数据看,每轮大概估值在5千万元到2亿元之间,融资额在1千万元左右。天使基金后紧接着就会跟上一个‘天使贷’,根据相关额度至少1:1来加以匹配。”苏州创新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明了人才到苏州后将享受到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方案。
在人才金融领域,苏州走出了多个“率先”:率先建成国内唯一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出台人才金融10条,加强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力度;率先推出全国最高5000万元无抵押“人才贷”,目前已为960家人才企业发放贷款85亿元;率先发起设立“姑苏人才基金”,重视投早、投小,助力走出“创业死亡谷”,已累计出资近2.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23亿元。人才金融在催化产才融合发展上,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做实服务留才链,打造近悦远来“强磁场”
苏州始终不断做强比较优势,积极营造最优人才生态,努力使苏州成为广大人才创新创业的向往之地。以创建人才平台为总牵引,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通过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人才社区,统筹谋划人才驿站、人才公寓、人才社区建设,切实为人才来苏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建设“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人民城市,助力各方人才在苏州施展才华、成就梦想。目前,全市已建设“苏青驿”人才驿站104家,提供人才客房2562间、床位4761个、公共活动面积2万余平方米,给大学生求职苏州提供“免费加油站”“暖心第一站”。
“你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围绕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苏州连续举办国际精英创业周,累计吸引3万多名全球高端人才来苏对接,落户项目超万人,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154人。今年是创业周15周年,苏州将坚守“高层次人才落户、高质量项目落地”初心,面向全球放大苏州的引才声量,打造“永不落幕”的创业周。“校园苏州日”是苏州校园引才的一张名片,今年创新模式,率先启动春招引才“专列”,市县联动搭建引才“大矩阵”“强磁场”,多条招聘线路持续走进全国各大高校开展面对面引才活动。
同时,苏州在全市建立“人才服务专员”,目前专员团队已超100人,打造“人才星期五”活动品牌,开发“苏苏有礼”人才体验小程序,每年向来苏就业创业青年发放10万张“人才体验券”,升级实施“人才服务提升年”,用心打造“苏式”无忧的人才服务环境。
厚植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的苏州,不断打破边界、搭建平台、加强链接,促进“四链”共生耦合,助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苏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四链”融合,让更多人才选择苏州、留在苏州、爱上苏州。
(苏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