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工作
南通:以城市之名,邀青年“合伙”
发布时间:2023-11-13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当同学们在高考志愿书上郑重写下‘南通’两个字,就注定与这座城市相遇相知、相融相惜,将结下一生之缘。”11月12日,南通理工大学科技楼礼堂座无虚席,南通市市长张彤走上讲台,与即将毕业的众多学子面对面交流,邀约他们成为南通建设发展的“城市合伙人”。


  通过网络直播,13家在通高校、职业院校的2万余名2024届毕业生同步参与活动。当天,南通发布2024届高校毕业生岗位需求信息,举办“青春留通 职通未来”专场招聘会。100多家用人单位带着近5000个岗位需求入场,帮助学子迈好求职第一步。


  近一段时期以来,南通市领导频频走进大学校园推介城市。9月27日,新学期开学不久,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就来到南通大学,并通过网络直播,为近5万名从全国各地来到南通的高校新生开讲“第一课”,分享自己眼中的南通。


  “有人说,上大学的那座城市,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选择大学就是选择一座城市。这几天我也在思考,怎样把南通介绍给大家?其实,和绝大多数新同学一样,我也是一名‘新南通人’。”轻松的开场白打消初见的拘谨,迅速拉近市委书记与高校新生间的距离。


  这样的“欢迎仪式”,让从东北黑土地来到江海交汇点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新生李鑫淼既意外又暖心,“怎么也想不到,一开学就能跟市领导见面。‘第一课’让我充分感受到南通的包容,对这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更让李鑫淼感到振奋的,是市委书记着重介绍的“南通机遇”。吴新明告诉广大学子,南通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推进沿江科创带建设,累计建成各类科创平台近200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900家。当前,正积极谋划共建长三角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合作区,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努力让创新成为南通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未来和机遇相邀,让青年和城市双向奔赴。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留通、来通、返通规模持续增加,年均增幅达14.68%。去年南通新增参保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达4.81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参保大学生数达4.7万人,已接近去年全年。“我校毕业生留通就业创业人数近年从1500人左右增长到2500人左右,约占毕业生就业总人数的40%。”南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金翼说,南通已成为通大毕业生就业选择第一目的地。


  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帮一把,南通不断升级人才政策。今年,在全省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谷雨节气确定为“南通人才日”。8月,市委市政府发布人才新政4.0版,短短3个月时间,已发放补贴1.3亿元、惠及2.1万人次。不久前,又推出“三联四帮”机制,为在通就业大学生购房安居提供帮选、帮购、帮贷等保姆式服务。


  “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们优厚的生活补贴、购房补贴,今年又将生活补贴时限由3年延长到5年,特别给力。”去年从南通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的陈烨辉一度犹豫,是选择回老家工作,还是留在正加速崛起的世界级海工基地南通?他最终决定留下,成为招商局重工的一名电气检验工程师。“入职不久我就入选公司人才培养‘筑舟计划’,回想当初的选择,感觉非常庆幸。”


  留住人才,就留住了城市发展“最大底气”。中天科技集团总裁薛驰作过统计,近5年,中天科技员工共计享受政府人才补贴3760万元,超2500人受益。他告诉记者,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贡献一份力量,中天科技决定,力争每年引进行业领军人才5名、博士专家20名、硕士人才100名、本科人才1000名,每年从本地高校招聘不少于500名优秀学生,并提供不少于800个实习岗位。


  (徐超  通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