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建邺‘二次创业’,最看重的是这里的数字生态和产业底色。”日前,南京星邺汇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及创业过程,企业创始人、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庞海东如是说。初创之时,庞海东身边仅有几个合伙人,如今星邺汇捷年营业额近2亿元,赋能通信、证券等各类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发展历程映射“城市中心”产才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近年来,建邺区以开放的格局和优质的产业生态,吸引八方英才到建邺建功立业。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扎根建邺后,又推动辖区主导产业攀高攀新,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人才、产业最缺什么人才,我们就引进、培育什么人才。”建邺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建邺将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携手天下英才共赴“星辰大海”,点燃“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首发区”最强引擎。
以产聚才,打造“最强磁场”
今年5月,位于河西南部地区的小米南京科技园隆重开园。除南京本地团队外,小米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也相继入园,为南京互联网产业发展导入了海量优质人才。
2017年,小米集团华东总部落地时,建邺区数字经济产业刚刚起步,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去年,辖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近5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居全市第二,集聚数字产业相关总部企业超40家、数字经济企业超1800家。
伴随建邺区崛起数字经济产业高地,小米也迎来飞速发展,员工规模从2018年的300人发展至如今的3000多人,其中1/3为硕士、博士学历,未来这里将集聚上万研发人员,打造小米集团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区域研发中心。
距离小米新城科技园过渡办公载体1公里的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也是建邺数字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近年来,企业先后建成智慧南京、深圳智慧前海等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价值的智慧项目,副总经理袁源介绍,辖区良好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吸引了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333培养工程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加入企业。近年来,企业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评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人才基地。
企业是一扇扇窗,透过它们,可以看见建邺区做强产业集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虹吸创新人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担当作为。建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分析,“产业是最强的引才磁场,企业是人才干事创业的最大舞台。拥有一条全产业链、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必然能吸引更多人才争先向往、竞相集聚。”
当下,锚定“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首发区”目标定位,建邺正深耕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等7个细分赛道,逐步拓展“7+X”赛道,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带动新型生产要素加快集聚。这些面向未来的高端产业,将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天地。
人才也“近悦远来”选择建邺。今年毕业季,多位博士毕业生综合考量后入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有人坦言,企业的研发投入以每年20%的速度高速增长,80%以上同事都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企业还牵头建设了5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期待加入其中,和“厉害的人”一起实现个人价值。
在“2024海外名校优生江苏行”南京站活动中,来自牛津、哈佛、斯坦福等海外著名高校的40余名优秀博士来到建邺考察对接。
以才兴产,释放“头雁效应”
从最初不到100平方米、几十个人的初创型企业,到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百强、江苏省潜在独角兽企业,江苏零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了不到十年。
“我们打造的‘智通三千’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已累计服务全国各地制造业企业4万多家。目前正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协同国内头部的新能源主机厂、动力电池的制造商、充换电服务商及金融机构,打造全球最大的绿色物流生态体系。”南京市创新型企业家、零浩网络创始人蒋明辉回顾创业历程时感叹,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数字+”赋能物流行业变革趋势的理解,更离不开建邺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企业长周期的支持。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人才是创新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实践者,人才自带的“磁场”还会持续吸引更多“同类”,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与生机。围绕江苏零浩、福佑卡车等行业龙头,建邺集聚起一批智慧物流企业,产业链覆盖全球物流、整车运输、系统优化等众多领域,智慧物流和交通产业集群产值已超百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搭载智能分析平台的无人机伴随贵南高铁穿行崇山峻岭,保障高铁通信安全并自动预警安全隐患。这一江苏“智”造来自南京中科齐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为信息安全和量子通信领域专家、南京市高层次举荐人才徐忱。今年,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才“智”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科齐信所在的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已先后落地中电信无人科技等十多个低空经济赛道优质项目。建邺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集聚成势。
从产业发展规律看,找准一名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就可能创成一家企业、带强一个产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建邺区很多领导干部提起辖区的高端人才都如数家珍,这个人才是学什么的,人才所在的企业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清清楚楚。在建邺,“人才报表”和“经济报表”同等重要,从上到下都把人才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建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人才各展所能,为建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澎湃活力,而这样的活力,又吸引各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抢滩建邺。人才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城市中心”的发展优势,建邺的城市能级一跃迈入南京乃至全省“第一梯队”。
产才融合,厚植“发展沃土”
近年来,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引进。部分地区砸资金、砸政策、砸资源掀起“抢人大战”,但因人才的专长与地方产业发展不匹配,“抢”来了人才,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在建邺区委区政府看来,人才引育首先要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定位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即辖区的主导产业是什么、未来要发展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决定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基于产业特色靶向引才、精准引才,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才能放大人才与产业的互促效应,实现人才与地方的双向奔赴。
理顺“人才引进”底层逻辑,建邺本着“企业缺什么、产业链少什么,就想方设法补什么”的原则,接连开展人才引育和特色项目对接活动——
去年,紧盯重点产业方向,建邺高新区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党建联盟,“链”接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人才共育”。日前,该联盟走进南京邮电大学,不仅拉动了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还有机会进入联盟成员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人岗适配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今年,抢抓南京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双重机遇,建邺视跨境电商为七个先发赛道之一。深耕跨境电商产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辖区特别设立跨境电商人才学院,与10所高校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愿不愿意选择一座城市,比较的是发展机会,能不能留下来安心发展,考量的则是内心认同。建邺区以产业、事业吸引人才的同时,从教育、医疗、安居等“关键小事”出发,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办人才之所需,用最大的诚意推动人才“落地生根”。
升级提档的建邺国际人才街区今年迁址南京数智城,已累计为1700余名海外人才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公寓服务,“宁青驿站”建邺青年人才驿站已服务青年大学生7000余人次;家庭医生工作室开进建邺高新区,打通了人才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做优做实公办托育,一揽子解决青年人才的带娃难题。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在建邺高新区,经常可以偶遇教授专家带着技术到建邺落地转化,高端人才带着项目来建邺创新创业。诸才云集的“城市中心”,产业与人才持续“双向奔赴”,不断演绎高质量发展新精彩。
(鹿琳 通讯员 李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