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人才发展,勿忘“寻根”
发布时间:2019-07-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观时察势,人才发展日新月异,用于哪里、价值何在,是风起云涌背后更值得追溯的问题。今天,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人才不能忘记历史赋予他们的“根”之所在,要让其传承于血脉,根植于心间,成为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竭动力。

    人才的“根”是什么,答案写在南湖红船,写在井冈山,写在西柏坡,写在宝塔窑洞,写在炮灰纷飞岁月里那盏熹微光芒的煤油灯下……那时,文人用笔杆子写出改天换地的力量和底气,武将用血肉之躯开辟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和历史。

    一是“人心”之根。人才当有家国至上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和价值追求。当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家国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要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重实情、看本质、鉴真言,要多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献智出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

    二是“人行”之根。自强不息、临难不惧是人才行动的本色,在救国、建国、强国的恢宏历史上留下了一串串足迹。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迁精神,以及新时代涌现出来的载人航天精神、黄大年精神等,都是以优秀知识分子为主体创造出来的。但无论身处何时,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人才始终把奋发自强作为前行的鲜明底色,贯穿于整个精神谱系,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三是“人性”之根。人才应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革命年代,知识分子投入革命队伍多是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的,他们只有为民族解放牺牲的信念。经过战争的淬火,经过革命的考验,经过党性的锤炼,他们无私,因此无畏。而今,广大人才群体当不忘历史,廉洁奉公,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暗流所动,更加自觉地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宿迁市委组织部潘玉坤,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