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书写好初心使命的“横竖撇捺”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郑板桥以“三绝诗书画”名闻四海。其书人称“六分半体”,又称乱石铺街。郑板桥正式用他的“六分半”体书写出一个千古流芳的清官形象。为官如写字,身正则字正。每一个党员干部当效先贤板桥,用“为民”之笔,书写好初心使命的“横竖撇捺”。

一横要做到“横”眉冷对,抵制邪气。封建时代,读书人发奋苦读大多怀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梦想,“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便是那时官场的写照。但郑板桥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以竹自勉,始终保持淡泊清廉的本色,一路清歌,用一段济世安民之梦走完十二年的仕途。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就是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修身律己,筑牢道德防线,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作为党员干部要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秉承公道正派的精神品质和职业操守,筑牢防御歪风邪气的城墙,打好抵制歪风邪气的硬仗,做歪风邪气的“绝缘体”。

一竖要做到“树”立形象,弘扬正气。郑板桥到范县上任的头一件事就是把县衙向街的墙壁挖了百十个洞,以表达他彻底清除前任的腐败风气,换上济世安民的新鲜空气的决心。党员干部是社会公德的示范者和实践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责任透过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引领时代的新风正气。树立共产党员高尚形象,牢记初心使命就要时刻把精力放在落实好各项工作上,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言必信,行必果”,树立求真务实的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维护党的形象,才能增强党员干部的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一撇要做到“撇”开人情,保持锐气。潍县任上郑板桥从不徇私枉法,坚持秉公断案,潍县七年,“于民事则纤细必周”“无留牍”“无冤民”“囹圄空者数次”。现在托关系、递条子、打招呼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直接原因就是领导干部用权不严、原则失守。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对了利党、利国、利民、利己,用错了误党、误国、误民、误己。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严守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组织原则,一以贯之保持积极奋进的精气神,用求实创新的创业劲头和勇往直前的干事锐气书写出共产党员的新时代精神。

一捺要做到“耐”住寂寞,固守底气。郑板桥一生坚守淡泊,他起于青萍之末,从贫苦中一路走来,始终保持劳苦大众的本色。他生活上乐守清贫,在《靳秋田索画》里曾有表述:“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人之安享也。”党员干部更要牢记初心、心存敬畏,耐住寂寞、不忘使命,不存侥幸之心,不随黄叶乱舞,不因红尘随波逐流,慎独慎微,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不做有违道德、纪律和法律的事情。守住党纪法纪“红线”,在守纪律、讲规矩上做表率,耐得时日消磨、经住岁月冲刷,养足“为民”底气,做“初心使命”的守望者。

    在贪腐盛行的封建官场上, 郑板桥能卓尔不群,被百姓记于心间,敬于堂前。在于他看淡自己,在于他心存苍生,在于他有一个“亲民、爱民、利民”的梦想。后人说,“学其画难,学板桥做人亦更难。”我想,难就难在郑板桥能时时处处事事为黎民百姓想,而不是为个人和家庭愁。正是因为板桥先生有着淡泊为人的竹石风骨和济世安民的梦想,才被后世奉为圣贤。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辈既要学习板桥,更要超越板桥,传承板桥竹石风骨,弘扬板桥民本思想,光大板桥清廉之风,守初心记使命强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兴化市委组织部华小进,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