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打赢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翻身仗”
发布时间:2019-07-2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当前,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匮乏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脱贫攻坚的进程。艰苦边远地区不比沿海发达地区,缺人才、缺项目、缺资金情况比较普遍,迫切地需要地方政府立足实际需要、冲破思想禁锢、大胆引才用才。在具体落实中,不妨学习借鉴3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时制定的“人才九条”,发扬敢想敢做、唯实唯真作风,为艰苦边远地区人才发展积蓄力量。

    政策制定还须更大胆一些。艰苦边远地区在居住环境、文化教育、医疗条件等各个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如何让人才放弃在发达地区的优渥条件,甘心做一个“逆行者”,如果没有政策的“强磁场”,恐难有所突破。“人才九条”中总书记从政治态度、工作环境、利益分配、奖励机制、调动手续、生活待遇、家属安排、来去自由等9个方面,大胆求取突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独到的优惠政策,让人才感受到了真真满满的诚意。甚至很多条款在当时频遭质疑、饱受非议,但是都在县委坚定不移的行动中不断化解、得到解决。

    引才用才还须更精准一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在正定,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一理念做到了极致。他亲自向全国各地发了100多封联系信,聘请专家、学者给正定当顾问,组成了有50多人参加的县顾问团,应邀的有顶级专家,如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人,他们为正定发展出谋划策,作出了卓越不凡的贡献。而当前一些艰苦边远地区引才难、引来不用等尴尬局面时有发生,主要还是狭隘的政绩观作祟。艰苦边远地区还应以全局全球的视野,长远长效的格局,包容宽容的胸怀,积极开放的姿态来拥抱海内外人才,不断丰富发展智库,努力在人才全球化中抓住机遇、赢得机会。

    服务保障还须更走心一些。人才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给人才营造优质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最大地释放人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的服务保障上可谓是心热如火,心细如发。大到建“人才楼”、家属“农转非”、允许项目失败,小到生活上提供“全部细粮”、送粮到家、搬煤到户等等,他都能想到做到,以物质激励、管家服务、宽松环境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人才参与了脱贫攻坚、支援边疆,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不凡贡献,理应得到贴心的服务保障,才能尽可能地帮助人才减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创新创业。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徐文政,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