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年轻干部成长切莫“空心化”
发布时间:2019-07-2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空心化”概念,原本用来分析农村或者产业,即农村空心化或产业空心化。可当我们将视角转到人,转到年轻干部时,却发现“空心化”概念也适合当下不少年轻干部,尤其是90后年轻干部。

    从学府门到机关门,从大学生到小干部,从象牙塔到群众中,这样的人生转换对大多数年轻干部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工作捧上了“铁饭碗”,忧的却是环境艰苦和工作繁忙。在烦恼的同时,大多数人恰恰丢失了一个最重要的本领:学习。在人生转场和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很多人选择了表面上的“忙忙碌碌”,忽视了静心沉气的思考研读;选择了“颐指气使”的布置工作,丢失了不耻下问的良好传统;选择了“八小时外”的觥筹交错,忘却了“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他们,选择了人生路上的另一种方向:“空心化”的“休闲”工作和生活。

    可是,人生尚不能如此徜徉,更何况党和国家培养的干部呢?年轻干部切莫“空心化”成长,这既是对自己的警醒,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要求。

    要不忘初心,胸怀一腔志气。“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既然当初选择了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内心必然有着一份情怀,不能因为环境变了、工作难了,就忘了自己曾经立下的志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基层有着可以舒展一腔志气的舞台,要把基层当成人生新的“课堂”学出真本事,悟出真道理,立志当人生再次转场时基层能够留下你为之奋斗的深深“印痕”。

    要腹有诗书,蕴含一等才气。读书是一个人的事,却也是一辈子的事。年轻干部当年从学校“自豪”毕业,也很荣耀的带着所学投身工作,可时间久了,“味道”变了,书香没了,脑中空空如也,腹中也空空如也,几年时间脱下了“书生气”,却也丢掉了“书本味”,没了才气,工作便流于程式,哪还有创新的勇气呢?把书读厚了,工作自然就会轻松,把书读深了,脚下的路必然沉稳而坚定,理论是指导我们更好向前的“发动机”,年轻干部要永远把读书当成一种事业,在工作中吐露才气。

    要不耻下问,集聚一群人气。“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更不是一个人建成的,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总归有限,我们的工作是在社会环境和集体智慧下完成的,封闭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向别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年轻干部取得长胜的不二法门。当我们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需要别人帮助时,要有拜人为师的胸怀和不耻下问的勇气,在基层拜人为师,可以是领导、是长辈、是同事、是同学、是老百姓,身上要多些“泥土味”,少些“烟酒味”,真正把学到的东西融在血液里,刻在脑子里。

    要心中有戒,立足一身正气。年轻是一种资本,但不是可以恣意乱为的借口。不管是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个性上“展示”,还是工作上不可避免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年轻干部内心必须始终要有一条不能触碰的“红线”,这既是“底线”,也是“高压线”,更是指导我们走向更远处的“航线”,也就是说要心中有戒。一个人总归是要有点精气神的,年轻干部要保持一身正气,努力练就一个“百毒不侵”的身体,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手握戒尺,心中有度,脚下有力。


    (南通市港闸区委组织部许威,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