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关键时刻更需彰显“担当”底色
发布时间:2019-09-0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今年以来,在迎战台风“利奇马”、扑救四川凉山大火等危急时刻,一批担当奉献的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甚至不惜献出生命,在一场场特殊考试中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毛主席在《湘江评论》中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回顾我们党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每到事业发展、人民安危的危急关头,总有一批批党员干部挺身而出、秉公担当。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品格,是支撑我们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法宝”,也是新时代需要不断擦亮的宝贵“底色”。

    以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擦亮担当“底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历经磨难而凤凰涅槃、历经苦难而再创辉煌,离不开迎着困难、栉风沐雨的“拓荒者”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两弹元勋”,“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守开山岛32年的王继才等,他们不畏挑战、勇于担当筑起一座座丰碑,感召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党员干部,面对的事务和情况复杂多变,既有历史遗留的难题,也有发展中的新情况,选择迎难而上还是落荒而逃,考验着政治品行、体现着担当精神。要化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怕难、不畏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闯难关、涉险滩,以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

    以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擦亮担当“底色”。“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革命战争年代,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党员,走进新时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待我们的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经济转型、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风险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也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试金石”。遇到危急关头,需要党员干部擦亮担当底色,涵养理想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红色气质”,在危急关头坚决践行为民宗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看清问题本质,洞察风险所在,敢想、敢做、敢当,在烈火中百炼成金,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渡难关、战风险的“主心骨”。

    以面对失误不怕担责擦亮担当“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党员干部犯错误的几率。出现失误并不可怕,改革开放41年的经验表明,许多经验做法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中总结形成的。可怕的是因“怕出事、怕犯错、怕担责”而不敢担当、不愿作为,出现错误不敢承担责任、不善整改提高,影响了个人的进步,更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新时代的担当底色就是要遇事不推不躲,敢于对工作负责,敢于为失误担责,发扬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甩开膀子、奋勇前行。

    古人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担当两个字意味着承担更多、付出更多、牺牲更多,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担当是一种历史使命、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时代呼唤担当、担当引领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擦亮担当底色,始终冲锋在前、奉献在前、担责在前,齐心协力让“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向前。

 

    (宿迁市宿城区委组织部闻彦然,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