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以考察高标准确保用人高质量
发布时间:2019-10-0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问题来抓,展现新的气象,实现新的作为。用得正人,首要知人。对干部的精准考察是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考察机制,选优配强考察队伍,写准写实考察报告,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口,将“两面人”辨别出来挡在门外,将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把握节奏、优化方式,解决“怎么考”的问题。实际工作中,有时考核考察时间趋“紧”,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速度”轻“质量”的倾向。班子年度考核,一个考核组半个月内跑十多家单位;个别提拔考察,一个拟提拔对象有时仅半天时间,听得不全、问得不深、了解不透。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科学合理把握好干部考察工作节奏,既保证充足时间,又优化考察方式。比如,实行“定量考”与“定性评”相结合,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定性分析比较,把握好对上与对下、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政绩与成本等关系;“静态考”与“动态察”相结合,通过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定期巡查等,跟踪了解岗位职责履行、重点工作完成、交办任务落实情况;“组织考”与“多方议”相结合,加强与分工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加强与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动,加强对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了解。

    选优人员、配强队伍,解决“谁来考”的问题。实际考察工作中,有时时间紧、任务重,组织部门人手又十分紧张时,就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参与、拉人凑数,对考察组成员能力素质、道德品质把关不够严格。一些考察组成员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对考核考察的班子或个人情况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有些甚至过分依赖被考察单位提供的汇报材料和主要领导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察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选优配强干部考察组成员。首先,选政治品质过硬的人,只有自身正才能识人准;其次,选业务素养过硬的人,只有理论功底深厚、综合知识广博、考察业务精通,才能具备较强的知事识人能力;再次,选工作能力过硬的人,只有观察能力敏锐、沟通能力良好、表达能力较强,才能较好地完成考察工作任务。总之,对考察工作队伍必须规范资格条件、强化能力建设,确保有德才的人考核识别有德才的干部。

    综合分析、突出特点,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不可否认,干部的考核考察报告“横比往年差不多”“千人一面不知谁”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个问题的直接表现,就是没有处理和运用好考察中获取的素材。考准考实干部,必须对第一手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通过综合分析、精心打磨,使之上升为反映干部本质的理性认识。作为考察员而言,要做好归纳分类,比如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组织能力方面的,理论水平方面的,主要缺点方面的,等等;做好合理比对,与往年的考察材料对比,有没有变化,以往的不足有没有新的反映,哪一方面有提高,等等,以便全面、准确、历史地评价干部;做好总结提炼,突出干部个性特点、职位特点,进一步识准其人、其貌、其德、其才;锤炼文字,精心推敲,逐字斟酌,确保遣词造句准确生动简练,阐述观点鲜明精准,以高质量的考察材料真实反映干部的基本情况。

     (东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亚军,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