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组织部长言论:正确认识主题教育中的三个关系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主题教育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当前,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四个贯穿始终”要求,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调研发现,基层个别党员干部对主题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亟需加强教育引导,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主题教育中的三个关系。
    抓主题教育与工作实践的关系。个别单位和党员干部片面地将主题教育当作“短期活动”,在推进落实中重痕迹轻实效、敷衍应付走过场,致使“两张皮”问题突出,背离了主题教育初衷。主题教育绝不是“一阵风运动”,而是党员干部强党性、提能力、改作风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业务工作提质增效的动力源。要将主题教育嵌入党性锤炼。把个人党性修养放在主题教育“熔炉”中验一验、炼一炼,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除尘去杂,纯洁党性,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要将主题教育嵌入能力提升。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要求,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抓住主题教育契机,把个人能力建设摆进去,找准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精神、专业能力。要将主题教育嵌入中心工作。主题教育真不真、实不实,归根结底要用实际工作成果来检验。要把主题教育与贯彻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与本地本单位正在推进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将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抓工作形式与力戒形式主义的关系。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好的作风开展主题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要求。但也要认识到,力戒形式主义绝不等于不要形式,不重痕迹也绝不等于不留痕迹。学习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会发文是传达精神的必要方式,营造浓厚氛围也是必要的。”通过丰富主题教育内容安排,抓住主线,聚焦主题,紧扣实际,保证每个通知方案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让主题教育激发出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让主题教育内容全面客观、务实有效。组织活动需要一定的形式去落实。探索开展“过好政治生日”“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回忆成长经历”等多种活动,因地制宜搭建主题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将主题教育开展到厂矿企业、机关社区和田间地头,将主题教育组织形式由“虚”转“实”。目标成果需要一定的形式去呈现。主题教育跟踪问效不能一味要求在纸面材料上下功夫,但也需要一定的材料支撑。要把实地察看、民主评议、群众意见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既看写的又看做的,既看实地又看纸面,确保实现主题教育任务目标。

    抓关键少数与全员覆盖的关系。主题教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党员。在党员领导干部先学先改、示范引领的同时,少数基层普通党员认识不深刻、理解不透彻、行动不积极,致使主题教育“上热下冷”“头重脚轻”。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既要紧盯“关键少数”示范引领,又要抓好全体党员参与实效。要拔高党员干部思想自觉。围绕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重点措施,讲清利害,明析得失,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克服厌战心理,妥善解决工学矛盾,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要做齐做好规定动作。通过定期开展部署会、定期收集情况、不定期检查、指定专人督促落实等方式,做实基层党支部学习教育和检视整改,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让所有党员干部都参与进来。要聚焦解决突出问题。以问题解决作为工作导向,把学习成效转为发展的举措,督导党员干部出实招、办实事,对于可立即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解决,对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制订解决问题时间表、路线图,发扬钉钉子精神,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淮安市洪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韩永胜,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