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调研走访当杜绝“快门干部”
发布时间:2019-11-0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当前,主题教育持续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部分干部到基层调研走访时,不是忙着和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而是简单地发放几份资料,或者敷衍了事问几句话,拍照留影后一走了之,被群众称为“快门干部”。
    干部下基层本是好事,能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可是一些“快门干部”的出现,却影响了政府的贯彻力和执行力,伤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这个现象的存在,折射出某些干部确有对待工作应付了事、对待群众心不在焉的消极作风,需要尽快加以杜绝和消除。
    为什么会有“快门干部”?一是责任意识不够强。他们心里没有装着群众,缺乏公仆意识,工作流于形式,大搞“花拳绣腿”。甚至把群众当道具,把基层当片场,按快门留下“演戏”的痕迹,根本不在乎问题是否解决。二是考核机制不科学。一些单位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很多工作要靠“作品”才能体现出来,这很容易让干部走上形式主义的“舞台”,认为只要戏演好了,实际工作做不做无所谓。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快门干部”苗头性、个别性问题的出现,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没有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制止和处理,而是任其滋生蔓延、愈演愈烈,而成为一种必须引起重视的不良现象。
    应当如何杜绝“快门干部”?这就需要干部在下基层时,沉下心、扎下根,微笑在脸、服务在心,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走好群众路线,更多的要从基层干部自身下功夫。要树立公仆意识,用感情作为“敲门砖”,群众才会乐意把干部当朋友,才会愿意吐露自己所思所想所盼,才能为解决问题找到办法。要健全考核机制。除工作留痕外,要通过百姓口碑考量走访干部,如通过实地走访、网上调查来了解,从问题解决的实效和质量上来考核等。要加强监督举报。设立必要的监督环节,不定期进行抽检,特别是让群众来监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严肃及时处理,坚决让“快门干部”无处遁形。


    (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管鹏飞,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