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建好主题教育的“亭台楼阁”
发布时间:2019-12-06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古典诗词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或豪放朴拙,或精美素雅,虽由人主,巧夺天工。主题教育亦当以工匠精神,用心雕琢,筑好大家思想、人民情怀,打造专属“亭台楼阁”。
    以因地制宜之举造好主题教育的“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造式无定,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亭功能作用明确,虽形制各样,但尤以因地制宜最为根本。造好主题教育的“亭”,就是要立足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形态千变万化,基层治理复杂纷繁,基层需求广泛多样,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全面收官阶段,更应灵活运用主题教育成果,保持眼睛向下、身子向下,下大力气推动基层调研成果落地转化,在环境整治、脱贫攻坚等群众关注的工作中拿出有针对性的实招硬招,精准解决实际问题。
    以尽善尽美之心造好主题教育的“台”。“台,观四方而高者”,积万土成“台”,聚千台而成“坛”,高大轩敞,气势非凡。造好主题教育之“台”,就要用好根植中国大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台柱石”。老一辈的张富清,新生代的黄文秀,主题教育中涌现大批感动人心、激人奋进的榜样,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国家勋章”,还是身处基层的“最美人物”,都用初心使命激励更多的人们奋发前行。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到到党员学思践悟,进一步合万力、聚民心,夯实伟大事业“大台”基础。
    以登高望远之心造好主题教育的“楼”。“西北有高楼,可与浮云齐。”站得高,才能望远、看清、看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拨云见日,将挣扎沉沦的旧中国带上了社会主义大道;如今,党正带领人民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群众工作本领,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为民挥洒的汗水和脚下沾染上的泥土,在“中国之治”这座高楼大厦上舔砖加瓦。
    以精雕细琢之心造好主题教育的“阁”。阁,四周通透,飞檐雕塑传神,墙上字画精美。造好主题教育的“阁”,就是永葆对马克思主义晶莹通透、毫无杂质的信仰。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主题教育虽然收关在即,但学思践悟永不收关。要不断探索体验式、交流式学习新模式新方法,使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思想高度,坚定理想信念,画出信仰同心圆。

    (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曹梦,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