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让基层发声
发布时间:2019-12-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这一年,基层负担减少了,干部干劲更足了,工作质量提升了。但也有一些“越减越多”的现象,报表数量减少了,统计表格却多了几页;发文数量减少了,便签通知却多了;会议数量减少了,一个会套开多个会或以其他名义开的会却多了。基层减负不能凭借简单的数字减少来衡量基层负担的减轻,减在哪里,实效如何,还需让基层发声。
基层减负要让基层说问题。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基层工作中繁杂的事项、过重的负担像干部头上的紧箍,基层干部有着切肤之痛。事实上,基层干部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最清楚负担在哪里、形式主义发生在哪里,最了解有没有文山会海、繁杂考核、盲目调研,最明白哪些会议不必开、哪些文件不必发、哪些材料不必报。基层减负要让基层干部说问题,把减负的焦点对准基层干部的“累点”,让减负的重点投向基层干部的“痛点”,真正使减负减到基层干部的心坎里。
基层减负要让基层来监督。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减负的过程中“见招拆招”,能把数字减下来,却无法减少实际工作量,很容易让基层减负陷入“用形式主义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恶性循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基层干部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有没有减轻,基层干部最有评判权。推动基层减负,要把减负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置于基层干部的监督之下,防止一些负担改头换面,真正加强基层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
基层减负要让基层做评价。减负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干部的评价。让基层干部抓好主责主业,这是基层减负的初衷,也是检验减负成效的标尺。应健全上通下达机制,让基层干部有表达心声的机会和渠道。各地各部门应常同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并健全基层评价机制,将基层干部评价纳入考核,多听听基层干部的反映,多看看基层工作的成效,让基层干部“有话说得出”,真正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心无旁骛抓工作、轻装上阵干事业。
(仪征市委组织部寻越,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