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把人才创新摆在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发布时间:2019-12-2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人才是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创新是解决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人才创新既要注重人才在技术、产业上的创新,又要注重政府在理念、制度上的创新。要加快构建“高中低”层次清晰的引育格局,让创新成为一种“创生”。
    高端引领重在“顶层设计”要在“统揽全局”。脱离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引进,既是一种资源浪费,也是一种人才浪费。在日趋激烈的区域产业竞争中,仅凭引进1-2位高端人才就能拔得行业头筹的机会越来越小,产业集聚诱发的人才集聚效应将会更加突出。针对高端产业人才短缺,政策门槛高、涉及部门多、缺乏稳定性等问题,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聚焦和服务发展主战略,强化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间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科技、财政、园区等部门力量,主动适应人才流动特点规律,建立高端人才引进“一盘棋”工作格局,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变“四面出击”为“聚点发力”,让高端人才引进的重拳打得“更稳更准”。
    中端发力难在“营商环境”贵在“持之以恒”。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人才创新“引得进、留得下、长得大”。构建“尊才亲才爱才用才”的营商环境,关键在领导干部思想上的重视、思维上的转变、行动上的自觉。针对人才创新缺人才、缺资金、缺政策、缺时间等问题,党委政府要不断创造人才扶持政策新的制度优势,优化放管服改革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完善保障人才衣食住行等服务环境,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人才创新项目;用人主体要有行业忧患意识、自我革新精神,通过技术入股、市场入股等方式扬长避短,寻求产业与人才创新的“最大公约数”;社会行业要给予人才创新更多包容和鼓励,横向健全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纵向建立相互支持的分工体系。
    低端聚能实在“乡土人才”成在“氛围营造”。乡土人才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是增加城市厚度与宽度的“灵魂”。乡村振兴是人才的振兴,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用好乡土人才这份“天然资源”,就等于开发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宝藏。针对乡土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匠心氛围不浓厚等问题,政策上要打造重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链条,利用政府引导资金杠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带资金、带技术“上山下乡”,与乡土人才“联合创业”;产业上要注重统筹规划,鼓励乡土人才发展自我特长,加强乡土人才教育培训,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避免“千村一面”自我竞争;环境上要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宣传报道,增强乡土人才的社会认同感,积极营造有身份、有地位、有成就,受人尊崇的社会氛围。


    (溧阳市委组织部崔虎,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