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不待申请”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0-01-0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翻阅《桐城者旧传》,书中讲到一位曾经在苏南一带任县令和知府的人,他叫潘恂。书中介绍他“乾隆七年进士,除江苏震泽令。岁饥,不待申请,先发仓谷。擢知常州府。”当读到“不待申请”四个字时,笔者眼前一亮。好一个“不待申请”!面对饥民,潘恂此举做得好,深得人心!

    遇到饥年,这是没办法预料到的事。此时,作为地方官的该怎么办?要知道,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即使开仓,也要履行一系列繁杂的手续。这一点,想必为官多年的潘恂一定清楚。然而,老百姓嗷嗷待哺,在当时的条件下,潘恂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先行办理开仓的申报手续,一层一层报上去,等一切手续都办好了,也许百姓早就成枯骨了。
    “不待申请”,真正是做到了以民为本。对于一些重大的事项,要先行申请、报告,这是必须的。因为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局工作“一盘棋”。但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一些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如果不及时处置,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此时,你是真正将老百姓的生死存亡放在第一位,还是将个人的进退荣辱放在心头?这对为官从政者是一个重大考验。如果处处想着这事可能要担风险,弄不好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就置群众呼声于不顾,一味刻舟求剑地按程序来办事;也许个人的前程命运是稳妥了,但老百姓却要跳起来骂娘。甚至于,如果一些重大事项不及时处置,不拿出勇气便宜行事,还会酿成更加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不待申请”,体现的是一个干部的担当精神。改革开放再出发,在很多方面,我们依然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面对一些热点难点攻坚点,如果一切都等机会成熟了再做,都等条件具备了再进行,都等文件下来了再开展,也许机会就这样丧失了。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有新变化,但敢于担当作斗争的鲜明品格不能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只要是真正为事业发展、为百姓谋利、为地方安定,各级干部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党中央建立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目的也就是“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其实,潘恂的敢作敢为,上级也是肯定的,从他后来被“擢知常州府”这一点上就可看出。
    “不待申请”,体现的是官员的务实作风。不待申请并不是目无组织、目无纪律、自作主张、胡作非为。潘恂的不待申请,出发点是为民生,为救急,无个人私利在里面。这样的不待申请,于民于国都有利。东晋的刘尹为政清静,死后人赞之曰:“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也就是说,当官不装模作样,做事也不处处都想着要让人知道,总之是以务实为本。南宋的徐侨也是这样,他为官每至一地,均“以实心行实政,吏畏民怀,久而不忘”。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这比什么都重要!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将百姓放在心头最重要的位置,拿出担当精神来勇于决策,敢于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常州市钟楼区委组织部顾凌,首发于交汇点新闻组工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