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基层盲目创新“降点火”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基层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石,但这快基石要抵得住风口,要耐得住“性子”,降掉“虚火”,才能在基层扎稳扎深。
创新需要基础,要审时度势,不能做“列队小火车”。一列火车,只需要一节带头的,其余的就都跟着跑。创新不能跟风。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革新架构,更多的还是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创新的立足点是“创”,不是“新”,是“匠心”而不是“犟心”。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是否得了“创新强迫症”,不创新就“心痒痒”,分不清确实是要“真创新”还是只是满足“伪需求”。基层减负为什么减不下来,“盲目创新”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做好常规工作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我们的基层干部能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都放在为老百姓做实事上,磨炼成鲁班式的“匠人”,创新才能水到渠成。
创新需要内涵,要注重里子,不能玩“新概念跑车”。“新概念跑车”造型酷炫、夺人眼球又构思超前、创意十足。“1+N+X”、“彩虹”工作法......这类富含“概念性”创新的基层特色品牌,易引起上级部门注意,在媒体的聚焦下成为典型,也会迎来众多兄弟单位考察学习,有的还能拿创新资金支持。但这些新口号新提法新品牌,不少其实只是“外壳重塑,刷个颜色,换个颜值”。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若是“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这些“原创性、差异性”的性能没有提升,用“空壳”创新来跑基层的“路”,不仅浪费资源,还大量消耗基层干部精力,最后只能沦为形式主义。
创新需要统筹,要深耕厚植,不生产“PPT手机”。“PPT手机”一个典型现象是“别人没有的我都有”。口号喊了一年,优势吹了半天,预热预热再预热,吊足了群众胃口。但供应链跟不上,生产不出真正的产品,粉丝的热情不断衰减,最终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观之基层,上级部门深入调研,有个好的创新点子,需要下面配合试点,有的基层单位盲目跟进,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模仿出“名声更亮、板块更多、功能更全”的品牌,几个“创新”一起推,看似干起来“热火朝天”,实则疲于应付、浪费资源,群众云里雾里,感受不到创新带来的切实成果,这样的创新反而成了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砸了口碑。真正的创新需要踏实耕耘,只有深入实际,深研细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好的创新成效。
(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曹梦,首发于交汇点新闻先锋e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