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依靠领导班子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方式。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此新岁序开之际,各级党组织在筹备召开民主生活会时,需用心雕琢每一处细节,确保原汁原味,切实达到咬耳扯袖以正言行、红脸出汗以祛尘垢、排毒健体以焕生机的良好成效,以统一的思想共识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前查摆“深味”要纯。坚持问题导向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关键,只有深入剖析、找准问题、揪出病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若只图去实就虚、应付了之,导致查摆问题年年“乔装打扮”“换汤不换药”,那这场本该严肃深刻的思想交锋必将沦为走过场的“闹剧”。党员干部要勇于“刀刃向内”,全方位对照检视,不兜圈子、不绕弯子,勇于找自己的茬、揭自己的短,把问题找准、将病根查实。要始终“兼收并蓄”,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听各方声音,结合收到的反馈深入思考、潜心研究,对标先进典型查不足、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切实将问题“晒”出来、短板“露”出来。
会中批评“辣味”要足。相互批评是民主生活会的重头戏,如果总是含糊其辞“一团和气”,光谈成绩、不说问题,自然会不温不火,把民主生活会开成“茶话会”“表功会”,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窠臼。为避免此类现象,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相互批评并非是相互拆台、互相倾轧,而是要通过“红脸出汗”实现“排毒清淤”,从而相互指正、共同进步。批评时要扒皮见骨,跳出“井底”看问题、透过问题看本质,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同时,需涵养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和气度,永葆“闻过则喜”的境界,经得起批评、容得下谏言,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会后整改“真味”要厚。行动重于表态,民主生活会绝不是“一锤子买卖”,其真正意义在于会后整改落地有声,让“真味”馥郁醇厚。一场成功的民主生活会,绝非言辞上的慷慨激昂,而是以务实行动为标尺,确保一改到底、真改实改。当会议的热度渐息,工作重心应迅速聚焦于问题梳理,小毛病、小问题要立行立改,大问题、老毛病需深入分析,明确整改“路线图”“时间表”,紧盯不放、持续整改。过程中,既要在治标上下功夫,更要在治本上用狠劲,推动问题整改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保证整改成果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让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在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践行见效。
(灌云县小伊镇 马群、灌云县委组织部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