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指出:“社区工作这个位置承上启下,但得眼睛向下。”基层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连着千家万户,事关“国之大者”,党员干部当坚持眼睛向下,聚焦人民的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须坚持眼睛向下,和人民群众交朋友、打交道。王传喜挨家挨户做工作,用真情打动群众,推动实施动土均地、有序流转、集体经营,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黄文秀深入贫困户家中,扫院子、干农活,拉家常、摸情况,对照扶贫手册一一询问,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实践证明,深入群众增进感情、深入实际把准民情,是精准服务群众、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当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造福人民作为崇高使命,俯下身、沉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工作质效“提档升级”实现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眼睛向下,既是摸实情,也是谋实招。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社区服务、办事效率、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渐趋多元。唯有走进基层、迈进家门,才能听清百姓呼声、找准人民愁盼,真正把为民服务做深做细,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须主动迈开步子,下沉到社区网格、小区楼院,走街串巷、进门入户,坐公交、探市场、进厂房,主动问询、真心交流,从“刺耳话”中找问题,在“牢骚话”里寻差距,做到心中了然、底数清明。坚持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更多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过程,在广开言路中找准工作发力点、突破口,把百姓的意见建议融入到方针政策中、体现到方法路径上,推动为民举措更得人心、更加有效。
眼睛向下,并不意味着摒弃“向上看”,应吃透政策精神、联系基层实际,做到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切实打通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须时刻保持大局观、提高敏锐性,认真研读各类政策文件,精通就业促进、文化惠民、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做到问策能对、遇事会办,始终保持总体思路、谋篇布局与上级精神一致,不折不扣抓落实、敢作善为谋实效,推动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落细。也要在充分了解基层实情、群众期盼的基础上,多一些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对当下能解决的急事要事,拿出立说立行的速度办实办妥,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堵点难点,及时、如实向上级汇报,持续跟进、紧盯不放,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 阮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