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从来系家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勉励青年人要“自找苦吃”。吃苦就是吃补,担苦更是担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年轻干部当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练好内功,知难而进,在艰难困苦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甘于吃苦,磨炼知难而进的成熟心智。“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并不可怕,关键在对待苦的心态。党员干部要直面群众的各种难题,不怕、不躲、不怨,想尽千方百计知难而进。刀要磨,人要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磨炼”二字,既是对干部成长成才重要经验的总结,又为干部干事创业、磨炼心智提供了重要遵循。“拼了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范振喜,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无数的“甜”,也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磨炼了坚强意志。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必须拿出“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多经历“风吹雨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在处理基层矛盾和复杂问题中练就硬脊梁、磨炼铁肩膀。
勇于担苦,锤炼克难而成的硬核本领。苦难成就辉煌,困难磨砺青春。年轻干部生逢其时,肯吃苦、能吃苦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今天的“苦”不只在艰苦的偏远地区,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在“卡脖子”的技术攻坚上、在基层一线的矛盾调处中。犹记上世纪60年代,10万林县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克难而上、不怕啃“硬骨头”,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年轻干部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当自觉摒弃骄娇二气,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不断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在热火朝天的实践中书写人生芳华,展现出刚健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乐于向苦,淬炼迎难而上的实干担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越是艰苦处,越是见精神,越是显担当。红其拉甫边防连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60%的风雪高原,一代代官兵用生命挑战极限、用坚守书写忠诚,真正做到了“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年轻干部要树立“吃苦就是吃补”的意识,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挑起担子,努力向下扎根,奋力向上生长,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以实干实绩实效打牢“人生基本盘”。强化“凡墙皆是门”的思维,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积极行动起来,不断给自己加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干得好事业,多流汗、少留憾,以有解思维促优解结果,以实干担当的姿态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泗洪县委组织部董亮 泗洪县界集镇刘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