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里,民营经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和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优良党风如同山间清风,既荡涤了一些“潜规则”的沉疴又滋养了公平竞争的沃土,当“亲”在依法依规中升温,“清”在公开透明中扎根,民营经济定能轻装快跑,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更澎湃的动力。
制度明界限,规矩定方圆。“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要破除“亲则逾矩、清则疏离”的怪圈,必须用制度刚性为政商交往立规矩、明方向。云南曲靖10项“正面清单”,明确政商交往规范,让干部“敢作为”而不逾矩;山东济南出台22条政商交往倡导清单,让干部服务企业有了“红绿灯”,企业家办事找到“说明书”,既防止了“勾肩搭背”,又避免了“背对背”。组织部门需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主体责任,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鼓励党员干部主动解题,将“企业呼声”转化为“政策哨声”,明确禁止“以权谋私、利益输送”等越界行为,确保合同不靠酒、履约不靠吼,推动服务导向更加鲜明、政商交往更加规范。
当好“金牌店小二”,服务不打烊。“门好进、脸好看,更要事好办。”武汉紫阳街道干部化身“零号员工”,走访辖区内的楼宇企业,通过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为企业讲政策、解难题;新疆哈密制定《尊重关爱民营企业家十条措施》,开展政府部门效能第三方评议,让排名靠后者“红脸出汗”。组织部门需推动干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打破“不办事就不出事”的躺平心态,邀请党员干部走进企业宣讲惠企政策,引导企业家摒弃“找关系才能办成事”的旧思维,让干部不摆谱、企业少吃苦,办事不绕弯、发展不掉链,有事敞开说、难事合力办,让服务优质的干部多上场,对拖延推诿的干部“亮黄牌”,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监督无死角,阳光运行不留白。监督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既护企业合法权益,更护干部政治生命。苏州吴江区推进企业廉洁合规建设,实现“教育、制度、惩戒”三大体系全覆盖,让“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成为企业信条;青岛发布《民营企业清廉建设指南》,选聘企业家担任廉洁监督员,让“廉动力”转化为生产力。政商关系的清朗,离不开监督利剑的高悬。组织部门要让干部监督贯穿服务全程,在招商引资中嵌入廉洁承诺书,在项目审批中设置廉政风险点预警。同时,建立容错备案机制,对因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予以包容,对诬告陷害者反向追责,旗帜鲜明地为敢闯敢干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亲而有界”与“清而有为”成为双向奔赴。
(灌云县委组织部 王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