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投资于人”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之一。这一理念将人的全面发展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为新时代干部工作提供了破题方向。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的职能部门,要树立“投资者思维”,将干部培养作为战略性工程,在长期培育、精准赋能、严管厚爱上持续发力,为现代化建设锻造堪当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
深耕者须谋长远,投资者须耐寒暑,育人者更须守春秋。干部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短线操作,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锚定培养目标,建立长期性、系统性的培养机制。组织部门要发扬久久为功的韧劲,放眼长远,为干部成长制定全方位规划,动态跟踪思想状态和工作实绩,形成递进式的成长路径,推动各项培养措施有序衔接。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以基层治理、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等场景为熔炉,实施多岗位交叉历练,让干部在解决棘手问题中练就真本事,在化解矛盾困难中攒足硬底气。
精准投资讲究靶向发力,培养干部更要按需施教。当前,部分干部培训存在“一锅煮”“大呼隆”现象,有的干部重学轻用、学用脱节,有的单位为培训而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要想破解干部培养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关键要找准实际需求。做好干部能力“缺口扫描”,通过问卷调查、履职评估、谈心谈话,摸清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按需定制“赋能清单”,对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不同领域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确保培训内容与工作难点直接挂钩。通过持续的需求响应、精准的资源投放和严格的效果把控,推动干部能力供给与事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优秀的投资者懂得平衡收益与风险,干部培养同样需要筑牢防护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组织部门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依托民主生活会、日常履职纪实、重大事项报告等载体,及时发现干部思想作风上的苗头问题,进行预警纠偏。持续健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深化“家家到、人人谈、个个研、周周会”,将组织把关、日常了解和综合研判贯穿始终。同时加强关心关爱,推动宽容失误、能上能下、澄清正名等政策落地见效,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既传递压力又给予动力,让干部在组织的严管厚爱中健康成长。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组织部 潘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