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是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工作,强化“引育用留”人才服务全链条,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干得好、能出彩、留得住,推动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外引与内育并行,让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尚贤者,政之本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迅速,呼唤着更多复合型、高素质、有情怀的人才加入。基层党组织须“内外并举”,不断挖存量促增量,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要对农村自身的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和发展方向“如数家珍”,紧盯主导产业和人才需求,通过招录、聘任、兼职、顾问等灵活形式,精准施策、靶向引才,提高人才引进与农村发展的契合度。同时深入田间地头挖掘人才“潜力股”,不断充实建强致富能手、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库,常态化开展农业知识、实用技能等系统性培训,到田间地头送智送技,扶持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经商能人,激活本土人才内生动力。
搭台与减负并举,让人才赋能乡村发展。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人才集聚到了乡村,如何用好才是关键,只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充分释放人才效能。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搭台子”,坚持“人岗相宜、人事相宜”原则,充分考虑专业特质、性格特征和成长周期,有针对性地分类用好农业技术型、市场经营型、基层治理型和公共服务型人才,让其在擅长领域实现价值。同时要敢于“轻负担”,充分保障人才扎根乡村的时间和精力,全面梳理乡村人才“授权松绑”事项清单,破除“四唯”标准,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以更重实效、更加灵活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让他们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各显神通。
厚待与尊重并进,让人才扎根乡土沃野。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乡村人才更是难得而易失,如果开“空头支票”,在兑现待遇保障上打折扣,人才只会成为“过客”。基层党组织要拿出“真金白银”,着眼人才“衣食住行”和“关键小事”,延伸服务链条,定制个性化、跟踪式服务,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住房就医、教育出行等现实问题,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人才制度,经常与人才谈心谈话、寻计问策,利用媒体平台宣传乡土人才的典型事迹,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择优吸纳入党、列为“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对象等,提高其政治待遇,让人才在乡村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江阴市新桥镇 孙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