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竞相奔涌
发布时间:2025-04-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中,青年科技人才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先锋群体。组织部门作为人才之家,必须扛实党管人才之责,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当先锋、走在前、建功业,奔赴新时代科技强国路。

育用贯通落实链式培养。常格不破,人才难得。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面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时代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这一株株幼苗,释放创新创造的无限可能。组织部门要充分把握青年科技人才思维最为活跃、思想最为开放等特点,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育才用才,立足产业所用、人才所长、国家和地方所需,在落实创新驱动、扩大内需等战略部署中靶向提升人才创新力,支持其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摔打锤炼,切实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要以政府搭台促进人才上台,积极引导高校院所、产业部门参与进来,建设一批专项实训基地和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研究项目,向有意向参与攻坚的青年科技人才常态发布难题,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优质人才。

放权赋能浓厚创新氛围。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探索,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的长周期投入。可以说,保障人才的时间和精力,就是保护他们的创新能力。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科研领域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潜心科研的环境,着力减少不必要的科研审批事项、形式主义检查评估,对青年科技人才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充分保障,让人才心无旁骛搞学术,潜心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要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制定出台操作性更强、吸引力更高、实用性更好的相关措施,鼓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瞄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领域研究探索、攻坚克难,赋予他们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使其在科研活动中有地位、说了算,贡献更多力量。

撑腰鼓劲激发向前干劲。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最终率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亮相春晚舞台,靠的是宇树科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心打磨。越是基础性的研究越具有长期性,越是创新性的研究越具有不可预知性,必须健全鼓励担当、宽容失败的机制,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组织部门要充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容错免责机制,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按照岗位特点、专业特色、研究性质等,分类设置评价指标,用合理的考核周期、考核方式反映人才真实能力,并加大早期帮扶资助,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潜心钻研、努力突破。要用好激励奖励杠杆,在定岗进编、职称选聘等方面给予倾斜,注重政策兑现、强化容缺审批,着力解决落户、住房、就医等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激励人才心无旁骛敢于作为,勇攀科技高峰。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赵梦依、瞻江街道朱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