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优势,持续以“新堡垒”“新阵地”“新活力”激发善治共治内生动力,绘就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优化运行机制,夯实基层治理“新堡垒”。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健全严密组织体系,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优化组织架构。以“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为抓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组织架构,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同时在石墨烯产业园等园区组建功能型党支部,探索形成特色园区载体衍生“厂中厂”安全管理模式,切实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和服务效能。选优配强队伍。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社区“两委”及离退休党员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倡导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综合执法部门、社会组织等单位的优秀党员担任支部委员,因地制宜制定职责清单,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治理格局。延伸先锋触角。创设“走商听办”工作法,鼓励引导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两新党员等以事务听评会、共建理事会等形式参与治理,牵头推进“微项目”“微实事”,聘请居民群众担任“红色观察员”,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进行监督,让更多问题解决在“家门口”。
建强服务矩阵,打造基层治理“新阵地”。党群服务阵地是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只有不断建强建优建新服务阵地,方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全面覆盖“建”。深化“1+11+N”党群阵地体系建设,升级1个街道党建工作指导站,打造11个惠聚驿家小区党群阵地,完善“N”个红色会客阵地,打造5分钟党群生活服务圈,连点成片形成全域“红色服务地图”,让党组织和群众议事有地方、说事有渠道、办事有平台。因地制宜“优”。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因地制宜焕新小区党群驿站等公共空间,打造“银龄会客厅”“湖畔夜课堂”“和鸣创享家”等特色功能区,集成中医理疗、技能授课、协商议事等功能,提高阵地“人气值”,拉近“邻距离”。数智赋能“创”。推进“数字化智慧社区”创新,对接城运中心,联合政法、农业农村、民政等多个部门,组建“一网统管”党建联盟,打造数字资源底座。依托“云上长安”小程序,构建居家养老、智慧物业、法律讲堂、矛盾调解、志愿积分等9个数字赋能场景,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凝聚多元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才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干部下沉在一线。持续深化提升“红色筑基”行动,通过领导“挂钩支部联系点”、“机关中层兼任社区副书记”、机关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实质化推动干部常态化“到一线报道、为群众解题”。推动部门发力在一线。设立“党建引领综合执法”工作站,整合城管等多个单位推动“联合执法进小区”,常态化开展巡查执法、联席会议、走访调研等联合行动,共同商讨停车位改造、加装电梯等重难点工作,推进民生项目落地。推动资源汇聚在一线。鼓励和发展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基层社区,创新“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基层治理新模式,提供法律援助、居家养老、爱心助学等专业服务,按需开展抖音技能培训等课程,引领带动广大群众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善治共治水平。
(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长安街道党工委书记 黄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