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新风正气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根脉,更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智慧源泉。推动作风建设从徙木立信化风成俗,要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以文化之力改进作风,以作风之变凝聚民心。

‌“克己奉公中淬炼清正廉洁的鲜明底色。廉者,政之本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用权的理念深入人心,不乏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等令人记忆尤深的名句。然而,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既要当官、又想发财,将手中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说到底,干部守不住廉洁底线,根源在于忽视党性锤炼,没有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面对利益诱惑把不住寸心,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党员干部要在固本培元上苦下功夫,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在小事小节上加强党性修养,推动以清为美、以廉为荣蔚然成风。

民本思想中擦亮服务群众的炙热初心。《尚书·五子之歌》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是中国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核心准则,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到范仲淹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主体地位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读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深刻内涵,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的精髓要义,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奋力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

‌“知行合一中锻造真抓实干的过硬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其《四书章句集注》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治学观点,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其《传习录》中提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均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愈发艰巨繁重。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乡村全面振兴、创新基层治理等实践中探索创新,破除空谈虚浮之风,事事从实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行,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  刘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