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其中论断振聋发聩:“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作风建设,群众工作做得如何正是检视成效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改掉推诿扯皮、官腔官调,学用大白话、敢讲真心话、多说实在话,以群众听得见、看得懂、信得过的语言传递作风建设新气象。
用大白话讲好大道理,叩开群众心门。话风连着作风,更关乎党风。从彭真用“往碗里投豆子”让农民握紧民主权利,到焦裕禄一句“给土地治病”点燃万千百姓治沙斗志,百年大党的为民密码,就藏在“躬身说土话”的朴素传统里。反观当下,有的干部讲话像“政策复读机”,满口“闭环管理”“顶层设计”,说得群众云里雾里、懵懵懂懂。究其原因,不是群众耳朵笨,而是干部心里远。要练就“同声翻译”的能力,讲话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既要钻研业务、吃透精神,把“乡村振兴”变成“咱村咋挣钱”、“医保改革”讲成“治病钱咋报销”,更要深入基层、吃透实情,聚焦群众关切、矛盾突出、现实困惑琢磨推敲、删繁就简,用“土味解读”拆解复杂政策,以话风之变叩响民心之门,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
用真心话聊出真情况,拉近干群距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新时代的干群对话,要少些“高度重视”的套路,多些“论辈分我得喊您叔”的诚恳。党员干部要主动“对话”而非“讲话”,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聊聊“孩上学”“猪出栏”,赶集时问问“菜价涨没涨”“收成怎么样”,不断拉近干群距离,增进干群感情。还要善于从走村串户、闲谈唠嗑中捕捉问题,让群众吐槽变成“信息源”、牢骚话当作“晴雨表”,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聊出来、带上来,转化成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改进的方向标,让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用实在话回应实需求,大兴务实之风。一语不能践,万卷终成空。对群众来说,解决问题永远比解释问题更有用,只有不打官腔、才能打动人心。少数干部嘴上“马上就办”,行动“按兵不动”,寒的是民心,损的是公信。党员干部要始终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人生信条,说话不绕弯子,办事不兜圈子。说到就要做到,面对群众诉求,不回避、不推诿,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都变成脚下跑的、手上干的、实际办的,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实惠、感受到诚意。办到就要办好,真正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用田间地头的验收代替会议室里的汇报,让每一个期盼都有回音、每一个解法都有温度,以我们的“诚”换取群众的“信”,在“诺必践、言必行”中筑牢执政根基。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 葛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