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肩负基层治理使命职责,要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干事方向,持续在党建引领、多元服务、智慧赋能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以治理能力精细化、精准化、精心化,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末梢困境”。
坚持党建铸魂,变“末梢阻滞”为“上下畅通”。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定海神针”,也是提升网格化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固本之举、有效路径。以“建”到底贯通治理网,以村社党组织为领导,网格党组织为核心,网格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社区党组织+微社区联合党支部(功能型)+网格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四级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实底盘。以“沉”到位激活治理网,建立干部下沉包保机制,构建“问题发现—响应—处置—反馈—评价”全链条服务闭环机制,擦亮“青和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品牌,实现治理力量从“浮在表面”到“沉到一线”转变。以“赋”到点健全治理网,按照“应赋尽赋”原则,将尊老金申请、特困供养待遇申报等事项赋权微社区、网格办理,完善微社区网格服务事项、社区吹哨部门报到事项“两张清单”,构建网格“1+N”联动力量,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坚持协同聚力,变“单兵作战”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千头万绪,靠政府“单打独斗”难干好、干不好,充分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势在必行。培优育强治理主力,加强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通过职业技能比武、执业资格认证等载体育强治理群雁,探索“新就业群体+网格治理”融合模式,激活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新生雁队”治理效能。吸纳汇聚服务合力,依托共建共联机制,深化组织联建、服务联办、资源联享、事务联商、问题联解“五大联动”治理格局。建立镇级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实施“海英草”志愿服务品牌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党员志愿服务队“平急结合”响应机制,以双轮驱动让服务时刻在线。夯实融合善治能力,深化运用“双服务、双报到”机制,推行社区与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打造“红色管家”先锋队,完善社区党组织牵头、业委会(物管会)和物业企业“三方联动”议事协调机制,常态化开展“小区议事日”活动,让自家的事在家门口办好,真正实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着办”。
坚持阵地破圈,变“零散供给”为“集成服务”。党群阵地是聚集党心民心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员群众感知组织温度的“末梢神经”,当在加强综合设计、系统谋划上下足功夫。扮靓阵地方便群众“找过来”,把阵地建到居民社区、商务楼宇,融入政务服务、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功能区,打造功能完备、管理有序、居民满意的城市服务先锋驿站,实现便民服务型、物业企业带动型小区党群服务站全覆盖。涵养气质吸引群众“喜欢来”,抓好“一老一小”两个重点,建立群众需求、活动资源、先锋服务“三张清单”,依托微社区(小区)党群服务站,升级养老助餐服务圈,打造“青邻食堂”,常态化开设“四点半课堂”“梦工厂”周末课堂,让阵地有“颜值”更有“内涵”。升格品质力促群众“还想来”,通过购买服务、委托运营、合作运营等方式,探索党群阵地社会化运营,搭建红色教育、休闲娱乐、居民议事、矛盾调解服务平台,建立“全科社工+网格联络员+三官一律”协同坐班制,实现服务在驿站、有事立刻办。
坚持数治赋能,变“条块分割”为“矩阵联动”。数字化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变量,围绕数字治理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智化服务矩阵,整合综治、司法、信访、执法、环保等条线力量,打造镇级治理服务中心“中枢大脑”,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镇12345、公安110非警务、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数据集成嵌入,实现网格事项、社区民生“一网直管”。优化服务响应,整合“智慧青口”APP、智慧养老平台、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健全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叫应”必有应工作机制,推进全域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健康监测“一键报警”,为社区“银龄”健康“保驾护航”。简化服务流程,深化数据应用与数据共享,开设“一站式”线上调解平台,加强社区工作流程优化与改造,依托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云平台,接入电子印章办理系统,实现线上审批、一键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党委书记 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