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党员干部只有传承好“过紧日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自身言行举止带头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态度,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向上的精神风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过紧日子”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时代需求。“紧日子”体现的是作风,关系的是形象,影响的是人心向背,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党员干部如何执行“过紧日子”的要求,体现的就是自身党性的强弱。“过紧日子”体现的是我们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过去我们依靠这份美德不断聚集民心、成就伟业,今天我们依旧靠这份美德改进作风、凝聚伟力,在未来我们更要靠这份美德凝心聚力、弘毅前行。因此,党员干部要算好“紧日子”这笔经济账,更要算好“好作风”这笔政治账,要从党史中汲取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营养,坚持崇尚简朴、力戒奢华,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讲艰苦不图安逸、讲奋斗不计名利。
“过紧日子”是一以贯之为人民的奋斗追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2025年将继续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以“精打细算”的务实作风,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党员干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是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的关键需求、关键领域和关键目标上,这是发展的智慧也是制度的优势。可见,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盲目地一刀切压减各类资金安排,而是要在“财政账”和“民生账”中找到平衡,在“紧自己”和“宽人民”中达到目标,让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大的发展价值。要紧而有序,坚持问政于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是什么,精准对接服务需求,把财力“精准滴灌”到住房安居、育儿养老、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精心打造更多群众可观可感的生活设施、服务资源和幸福场景,让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盈、更坚实、更长久。
“过紧日子”是持之以恒优作风的必然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考验而初心不改的关键因素之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有“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号召,有“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胜利,一路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然而在当下,一些干部顶风作案挥霍公帑,究其根本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过紧日子”体现的是守底线、明公私的优良作风。要自觉把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简朴节约作为自己的工作要求和生活标准,更要带头传承勤俭节约的好家风,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观念。让自己的工作圈、生活圈、亲友圈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真正以“淡泊致远”的硬朗作风与人民一道攻坚克难。
(金湖县委组织部 许晶晶、张根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