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好作风就是战斗力、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实以学筑基切入点、夯实责任落实关键点、校正成效检验核心点,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党员干部优良作风融入日常、落到实处,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抓实以学筑基切入点,让作风建设思想之弦更“紧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作风的“总开关”。思想根基坚实,则正气充盈,免疫力强;思想根基松动,则邪气滋生,防线溃败。党员干部肩负着引领发展、服务人民的重任,若思想防线出现缺口,便易被不良风气渗透浸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贪污腐化的泥潭,最终“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思想引领的职责,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用好用活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悟、知行合一用,以思想上的高度警醒,推动作风上的深度转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馆等“活教材”,以典型案例为镜鉴,以先进模范为标杆,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学习,让理想信念更坚定,让党性修养更纯粹,让规矩意识更深入,锻造出坚如磐石、刀枪不入的“精神铠甲”。
夯实责任落实关键点,让作风建设制度之网更“密实”。“规矩制度为治之本,循规蹈矩为政之道。”制度的笼子若没有扎紧扎牢,主体责任便易在“空转”中走向虚化弱化,导致部分干部“只挂帅不出征”当甩手掌柜、部门间“各吹各调”推诿扯皮等,“谁抓作风、如何追责”的答案便变得模棱两可。让作风建设真正落地生根,还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把制度的笼子织得更密更牢。各级党组织要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审查—执行督查—效果核查”三位一体查改机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强化约束,让心存侥幸者无机可乘,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按制度管权的长效机制。强化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全链条,用“数据画像”精准识别作风表现,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反复敲打,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校正成效检验核心点,让作风建设长效之果更“坚实”。“行为即知,知在行中。”检验作风建设成效须在具体事务中见真章,在考评为民服务成效上下功夫。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作风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在宣纸上练游泳”,方向再对也是徒劳,只会渐行渐远、背道而驰。各级党组织要把作风建设考场设在一线现场,组织党员干部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吃劲岗位摔打磨炼,在破解发展难题、回应群众诉求中检验作风成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行党员承诺践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群众盼的事”变为“干部干的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疑难,做到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都看作大事、要事、急事,第一时间回应,全力以赴解决,以“小切口”彰显作风“大转变”,让群众在切身感受服务温度中检验干部作风“硬朗度”。
(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党委书记 张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