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讲认真。”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处处、事事讲认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讲认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格,也是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揆诸当下,中央八项规定颁布以来,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立足本职岗位、正心修身立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投身改革发展事业,但也有个别干部不讲认真、不愿较真,有的存在麻痹心态、侥幸心理,认为“小事小节无妨”“仅有你知我知”;有的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怪象;有的对作风建设形势把握不准、领悟不深,存在喘喘气、歇歇脚的思想懈怠……长此以往,定能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讲认真入手,标准再高一些、要求再严一些、落实再细一些,切实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偏一尺。对党员干部而言,讲认真的首要前提是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中央八项规定是一面镜子、一把标尺,既能照出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党性修养,也能量出干事创业的行为要求、原则底线。深学细悟领会,静下心、沉下身,通过“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在深化内化转化上持续用力,时刻保持对组织、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联系实际贯通,自觉摒弃应付式、被动式心态,把自己摆进去、工作摆进去、职责摆进去,采取剖析典型案例、法院旁听庭审、参观教育基地等方式,把“看在眼里的教训”转化为“刻在心底的警醒”,进一步明确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督促纠正。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讲认真不是说空话、喊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为民实事的行动中。要对标对表、从严从实,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全面深入查找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自觉同“小事小节论”“影响发展论”“行业特殊论”等错误思想作斗争,实行清单式查摆、台账式整改、销号式管理,确保彻底“祛病除根”。讲认真贵在一个“真”字,难在一个“恒”字。要紧盯紧管、抓常抓长,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一刻不松、寸步不让,聚焦公务差旅、学习培训、公款接待等重点环节,对不知敬畏、挑战纪律的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切实铲除各类歪风邪气和顽瘴痼疾滋生土壤。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坚持不懈扎紧制度笼子,形成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氛围,持续培土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弘扬我们党最讲认真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以上率下,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作风建设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延伸、从“点上突破”向“面上开花”拓展,真正让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充盈干事创业的每个角落。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