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既要敢于斗争、勇于碰硬,又要善于斗争,讲究斗争艺术和策略,以顽强斗争赢得更大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历史的召唤,也是时代的要求。“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品质,激励着党在斗争中求胜利、靠斗争得胜利。从改革“深水区”的破题攻坚,到科技领域的自主突围,再到国际竞争中的捍卫正当权益,发展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斗争的汗水。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困难、矛盾和风险挑战绕不开、躲不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难以预料,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出路,才能求得发展、赢得胜利。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一切畏首畏尾、消极懈怠、瞻前顾后,做好“爬雪山”“过草地”的心理准备,坚定斗争意志、保持斗争状态,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风云变幻中勇立潮头、劈波斩浪,方能让发展根基更坚实、前进动力更澎湃。
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并非与生俱来,需在复杂严峻的斗争实践中炼就。古人云,“短绠难汲深井之水,浅水难负载重之舟”。党员干部的成长亦如是,投身急流险滩方能磨出真功夫,直面惊涛骇浪方能练就铁肩膀。党员干部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识气魄,主动奔赴经济金融的改革前沿、基层治理的攻坚一线、对外工作的博弈战场等急难险重中经历“风吹浪打”,在矛盾漩涡里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在攻坚重任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真刀真枪”的斗争实践中锻造斗争筋骨、增强斗争本领。当斗争成为“成长必修课”,实战成为“能力磨刀石”,党员干部必能在新时代的斗争熔炉中百炼成钢,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过硬本领扛起“国之大者”的时代使命。
斗争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策略、善于斗争。斗争并非空喊口号,也不是一味蛮干的“匹夫之勇”,而需要立足实际、精准发力,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既要以“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的定力,抓住矛盾核心,坚守原则底线,把握斗争规律;又要深谙“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智慧,注重斗争策略,刚柔并济把握斗争主动权。正如古语所言,“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要善于洞察时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在斗争中寻求最大共识、凝聚最强合力,将外部挑战转化为“破茧成蝶”的发展契机,让每一场动真碰硬的重大斗争,都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杠杆支点”“进步阶梯”。
(苏州市姑苏区委组织部 钟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