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莫让“情礼”乱分寸
发布时间:2025-06-11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礼记》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重视人情往来。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间互赠适当礼物表达祝福、联络感情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却有人扭曲了“礼尚往来”的初衷,企图通过给党员干部送礼来拉关系、套近乎,为日后谋取私利“修桥铺路”。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加以防范,莫让暗藏“腐味”的“情礼”乱了做人做事的分寸。

“小礼”不拒,终累大德。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有的干部以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因而在“小礼”上疏于防范,把一瓶酒、一包烟、一张卡当作“小意思”,认为拿一点、收一点、要一点“无所谓”,殊不知“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收礼的口子一开,所谓的“人情”不断积累,手中的公权力逐渐沦为“还情”的“工具”,最终在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中迷失自我、突破底线、坠入深渊。面对各式各样、有大有小的“情礼”,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定力,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能收的坚决不收,才能彻底斩断礼与利的勾连,确保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贪廉存乎念,定力源于心。礼贿不分的背后,看似是为人情所绊,实则是理想信念滑坡、物质贪欲作祟。想要增强拒礼防腐的定力,关键要拧紧思想“总开关”。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不能用来为己谋私,以如磐初心驱散贪欲阴霾。要以正在开展的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用好警示教育这剂“醒脑良药”,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明晰“礼尚往来”与“形礼实贿”的界限,让别有用心之人无机可乘、无缝可钻。

想让党员干部摆脱“情礼”的腐蚀,既要靠自律,还要靠他律,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要紧盯“关键少数”,聚焦重要节点,留意重点场所,加大一竿子插到底的明察暗访力度,通过运用跨部门联动、大数据筛查等监督手段,同步拓宽群众、媒体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渠道,不断擦亮洞见问题的火眼金睛。始终坚持零容忍,精准甄别、深挖细查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揭开“人情往来”的遮羞布、撕开“权礼交易”的关系网,对逾矩越轨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在动真碰硬、动辄得咎中让收礼者长记性、送礼者断念头、旁观者知敬畏,确保“礼尚往来”始终保持纯洁美好的初衷本意。

(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 费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