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马上就办”成为工作常态
发布时间:2025-06-1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的工作精神,讲求工作实效,提高办事效率,使少讲空话、狠抓落实在全市进一步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马上就办”,彰显的是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当前,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尤需以“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让“马上就办”成为工作常态。

马上就办,办的是人民的事,暖的是人民的心。2000年的炎夏,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苍霞社区调研,在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待了足足半小时,并对身边的干部说:“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调研后第八天,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就拉开帷幕。次年5月,3441户、近万人的回迁安置房全部竣工。相比宣言和承诺,人民群众更需要的是行动和实效。马上就办,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问题作为第一责任,扑下身子、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面对面、膝碰膝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满意作为行而不辍的最高标准,实打实、心贴心服务群众、纾困解难,走好为民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

马上就办不是简单的速度竞赛,更不等于盲目蛮干。从深化改革攻坚到优化营商环境,从破解民生难题到推进乡村振兴,要想把事情办好,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扎实过硬的干事本领。少数干部难以做到“马上就办”,就是因为问题情况不熟、政策把握不精、业务能力不足等等。党员干部须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把书本当作终生的老师,与时俱进更新专业知识,运用所学指导工作实际;把实践当作火热的“课堂”,通过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等重大实践打磨自己,实现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到田野里去摸清实际情况、寻找实用办法,通过深入分析,把调研所得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马上就办,强调的是速度、效率,更是坚持和韧劲。若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采取“口头表态”甚至“马上造假”,“马上就办”就会沦为“以快为名、实则推诿”的形式主义新变种。一步一个脚印,水滴才能石穿。山西省右玉县党员干部耗时70多年以惊人毅力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重庆巫山下庄村“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7年凿通绝壁天路实现脱贫致富……正是靠着这份脚踏实地、坚韧不拔,才能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广大党员干部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涵养长期主义定力,破除短视思维,立足长远发展,以民生福祉为坐标“校准”前行方向,敢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以迎“难”而上、“死磕”到底的勇气和毅力,将“马上就办”与“久久为功”的执着坚守融合,书写属于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实践答卷。

(无锡市梁溪区山北街道 强芸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