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千亿县GDP排名”榜单,全国“千亿县”总数达到62个,剖析他们的成功密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视对外引进人才、对内育好人才。大部分县域城市资源有限,又受到“虹吸效应”影响,更需要加强内部资源挖潜,盘活育好“泥工匠”“文创客”“土专家”等本土人才。
让技能人才破土而出。县域技能人才熟悉企业状况、掌握生产工艺。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筛选登记,千方百计把他们“挖”出来,并给予生活津贴、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政策待遇,让拥有精湛技艺、掌握看家绝活的工匠人才得到社会尊重。
让“文创客”破茧成蝶。县域文创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他们不仅仅是文化传承的手艺人,更是产业迭代升级的“赋能者”。要真金白银扶持,践行“投资于人”理念,助力文创客把“金点子”变成“金果子”。联合职业院校共建文创实训基地,开发文化IP设计、短视频运营等课程,举办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让文创人才拓宽视野、提升素能。打造文创市集、文化嘉年华等融合场景,搭建线下展销、线上直播双平台,助力文创产品破圈出彩、文创人才名利双收。
让“土专家”香飘田野。乡村人才与村民关系紧密,对农村有认同感、归属感,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接地气、易推广,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要紧扣人才诉求、工作需求,通过“课堂+田头”“网络+现场”“师带徒+结对子”等措施,以精准滴灌为乡村人才充电赋能。实施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在要素支撑、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支持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让乡村人才更好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人才生态是聚才留才的“金字招牌”,要加大对优秀乡村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良好氛围,锻造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
(东海县委组织部 郭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