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一顿饭”里看作风
发布时间:2025-06-25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当前,全党正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多地陆续通报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彰显出驰而不息纠治“舌尖上的腐败”的坚定决心。寻常一顿饭,折射大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警惕“饭局”背后潜藏的风险,常怀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让规范用餐成为廉洁从政的“防火墙”。

共餐对象有红线,利益“饭局”要远离。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必须擦亮眼睛、明辨对象。现实中的“围猎”之宴,常常披着“朋友聚会”“感情交流”的外衣,实则却是商人老板、管理服务对象铺设的“温柔陷阱”。那些推杯换盏间的“盛情难却”,往往暗藏权钱交易的伏笔;那些称兄道弟的“亲密无间”,常常成为利益输送的遮羞布。如果在这种“人情往来”中丧失了原则底线、模糊了公私界限,就会被别有用心者一步步拖入腐败深渊,最终沦为权力寻租的傀儡。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思想认识,时刻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反躬自省,面对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要旗帜鲜明、斩钉截铁予以回绝,坚决抵御“糖衣炮弹”的侵蚀诱惑,着力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用餐标准有尺度,公款“宴席”莫参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公款吃喝等不良风气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不仅荡涤了奢靡享乐的歪风,也遏制了铺张浪费的乱象。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四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公款吃喝的“病灶”尚未根除。一些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将大额消费“化整为零”拆分报销、“移花接木”混入其他项目报销、“李代桃僵”转嫁下属单位买单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党员干部要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清醒和坚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全流程管理规定,坚决抵制各种超标准、超范围“宴请”,不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变相公款吃喝。要时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主动给欲望戴上“紧箍咒”,大力破除重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带头弘扬勤俭节约之风,使每一笔公款都能花在发展刀刃上、用在民生紧要处。

就餐地点有讲究,百姓“餐桌”见真情。随着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部分违规吃喝行为纷纷由“台前”转至“幕后”,有的藏身民宿、农家乐等偏僻角落,有的潜入私人会所、内部接待室等隐蔽场所,这种看似“高明”的转换,实则践踏了纪律红线、离间了干群关系。反观“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常将“餐桌”摆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啃窝头、吃咸菜,在粗茶淡饭中嚼出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一筷一箸,勾勒着人心向背。党员干部要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想明白哪些饭可以吃、哪些饭不能吃,不钻制度空子,不打纪律“擦边球”,始终保持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中。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沉到街巷院落、生产车间里去,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口锅里的饭,从乡音俚语中听真诉求,在家长里短中找真问题,不断将老百姓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 郭珂、苏州市吴江区委组织部 刘烜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