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成大事者拘小节
发布时间:2025-07-03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作风建设的成效往往闪耀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中。广大党员干部唯有在小事小节上“拘”得住,才能在大是大非前“立”得稳,在时代大考中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拘小节贵在慎独。“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细微处见精神,独处时见品格。慎独之要,在于无人监督时仍恪守本心,隐秘之处仍显党性光辉。王继才夫妇32年如一日独守开山岛,虽在无人监管的“真空地带”,但面对偷渡组织“蛇头”抛出的巨额贿赂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守本心与党性,用行动捍卫国土的完整。然而,个别党员干部在公众视野下谨言慎行,独处时却“不拘小节”;在工作场合正襟危坐,“八小时外”却放松警惕。殊不知,一顿看似私密的宴请饭局、一场打着“交流感情”旗号的牌局邀约,都可能让自己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慎独不是道德高线,而是政治底线。党员干部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常扫思想灰尘、常敲纪律警钟,把律己之心融入“八小时内外”的每一刻,让慎独成为镌刻在灵魂深处的政治基因。

拘小节重在慎初。“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那就可能一泻千里。纵观诸多腐败案例,不少干部的堕落轨迹都始于第一次的妥协——第一次收受购物卡时自我安慰“无关痛痒”,第一次违规审批时侥幸想着“下不为例”,起初面对小恩小惠半推半就,逐渐习惯成自然。然而,正是这种“仅此一次”的自我麻痹,让“小问题”演变为“大溃堤”,使“小偏差”发展成“大错误”,“一窗破”后“窗窗破”,甚至形成“一人违规、众人随之”的不良风气。待到东窗事发、酿成大错,才痛悔“一失足成千古恨”,却为时已晚、再难回头。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把牢“第一次”的思想防线,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为警觉,在小节小利的诱惑初现时就果断“亮剑”,将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毫厘之差”导致“千里之谬”的悲剧。

拘小节成在慎终。“行百里者半九十。”有良好开端的人很多,但行至九十里回头望去,掉队者不在少数。泰山半腰有段叫做“快活三里”的平路,这里路平景幽,为游客所喜,却是挑山工不愿久留的地方。原因在于“快活三里”之上还有险峻的“十八盘”,一旦在坦途上放松下来,就有可能失去爬陡坡的勇气。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越要保持敬畏之心。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警惕“快活三里”的诱惑,将慎终如始的要求融入日常、化为习惯,持之以恒筑牢作风堤坝,让每一次自我约束都成为锤炼党性的基石,在量变的持续积累中实现质变飞跃,以“处处慎行”的自觉、“时时回头”的严谨,把拘小节的涓滴力量转化为成大事的磅礴动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无锡市梁溪区崇安寺街道 张梦轩、梁溪区委组织部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