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让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荔枝网   点击    

伟大斗争需要伟大精神,伟大斗争铸就伟大精神。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抚今追昔,英雄凯歌犹在耳畔,雄健精神至今闪耀。作为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鉴往事,知来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敢于斗争、善于创造,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事业矢志向前推进。

有一种爱国情怀,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身许国、精忠报国是抗战英雄最鲜明的品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谱写下爱国主义篇章。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关乎祖国希望、民族未来。只有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奋斗才有正确的方向、坚实的基础、不竭的动力。要保持理论清醒,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深化内化转化上聚力用劲。要把准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时刻听党话、始终跟党走,主动将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民族复兴征程上走得更加笃定、更为自信。

有一种民族气节,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成为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迫切需要我们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奋勇搏击、迎难而上,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有一种英雄气概,叫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从战略防御阶段的艰难阻遏,到相持阶段的坚韧周旋,直至全面反攻的雷霆迸发......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无数将士慷慨赴死,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书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日之神州大地,无论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民警察,还是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的科研工作者,抑或扎根基层为民守望的党员干部......他们身处各自岗位,用勤勉与担当续写着当代英雄的动人故事、诠释着英雄气概的时代内涵。放眼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坚守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接续奋斗,敢啃最硬的骨头、勇挑最重的担子,辛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有一种必胜信念,叫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信念如炬,九死未悔。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中国大地之时起,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无论条件怎样艰苦、无论战争如何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亿万中华儿女从来都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坚持抗战、持久抗战,打败了凶恶的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实现预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干字当头等不得、慢不得。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的大事要事,把力气花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把功夫下在最关心在意的诉求中,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花架子”、不耍“嘴皮子”,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真说真干,长期任务一抓到底、持续推进,切实做到“说了就干、定了就办、办就办好”。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组织部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