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党委书记言论:解锁小区“善治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7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小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和“神经末梢”,连着千家万户,承载民生幸福。必须聚焦小区这个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在建强组织筋骨、汇集治理动能、落实民生服务上绵绵用力,走出党建引领小区善治新路径。

铸就红色堡垒,激活治理“强引擎”。党组织是基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主体,党员群众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应该建在哪里。要不断推动党的组织触角向小区延伸,畅通小区内的“毛细血管”,激发“最小单元”的最大效能。织密基层组织网。推行“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理顺小区在册、在职、在地党员“三张名册”,建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灵活调整支部设置,完善支部工作指引,让党的组织和工作真正进小区、入楼栋、联到户。选优配强领头雁。把业委会、物业公司、退休干部中“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的骨干党员选出来、用起来,与社区“两委”人员共同担任小区党支部委员,建立“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核联动模式,找准“微自治”支点,稳稳托住基层治理“底盘”。靶向发力提素能。建立小区治理人才实训体系,紧盯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工队伍、社会组织、居民领袖等“一线力量”能力提升需要,通过“课堂+现场”“案例+实操”等教学形式,有效提升矛盾调解、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等能力,练就小区“多面手”。

整合多方资源,绘就共治“同心圆”。小区治理靠的不是一方“单打独斗”“大包大揽”,需要多元主体及各方力量优势互补、融合发力。要充分利用党的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党员带头强引力。选聘红色楼长,汇集“流动先锋”,落实在职党员“三报到三服务”,推行“群众点单、小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围绕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组建“红邻乐治”“左邻右舍”先锋队,开展点对点上门服务,领办群众“微心愿”,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居民自治添动力。培育一批有威望、有情怀、有时间、有热情的“四有”“邻里人才”,发挥自身特长,助力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打通“板凳议事会”“楼栋茶话会”等议事平台,听取群众的好声音、金点子,让民声定民生,推动小区“微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协同共管聚合力。融合“校、企、社、民”等元素,扩大小区“朋友圈”,打造党建联盟,拓展党建联建单位,实现资源互通互享。积极推进业委会和物管会建设,构建小区治理、物业服务、部门保障的良性互动格局。

聚焦急难愁盼,答好民生“幸福卷”。小区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只向墙上看,更要向群众的脸上看。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必须落地为惠民生、暖民心的实效,把群众事当家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刷新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拓宽为民服务“生活圈”。因地制宜建设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完善教育宣讲、服务惠民、文体娱乐等多项功能,让群众想来、爱来、常来。升级一批小区长廊、凉亭、楼道等睦邻优居载体,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让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生活“一刻”即答。做优线上线下“双驱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探索开发集党建信息、活动预约、诉求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应用,实现小区信息“一键可知”、小区事务“一键可办”。建设“红邻执法工作站”,推动城管、住建、环保、消防等执法资源下移、服务前移,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占用消防通道、违章搭建等问题,实现快速响应、未诉先办。写好安居优居“大文章”。聚焦“一老一小”难题,落实舒心居家养老、安心品质养老、贴心专属养老的“三心”养老模式,建立空间友好、机制友好、服务友好的“儿童友好”小区,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下沉到家门口,让小区真正成为“幸福港湾”。

(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党工委书记 余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