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少讲“没办法” 多谈“试试看”
发布时间:2025-08-05   来源:组织人事报   点击    

现实中,一句轻飘飘的“没办法”,往往成了少数干部应付工作的“口头禅”:有的强调客观原因,抱怨“人手不足、时间太紧”;有的归咎于政策“条框太多,束手束脚”;还有的干脆选择躺平“没办法就随便干”。一句“没办法”,不仅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凉了群众的心。

“没办法”看似无奈,细究起来,往往却是“没想办法”。少数干部将个人得失看得过重,面对难题首先盘算“会不会担责”“能不能出彩”,不是千方百计想着去解决,而是左顾右盼等方案,把“不出错”当成“紧箍咒”,思想上打了退堂鼓,行动上自然就迈不开步子。

须知,我们的事业从来就不是等来的、靠来的,而是一次次试出来、一步步干出来的。历史一再证明,面对看似无解的难题,只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善于“想办法”,敢于“试一试”,才能在困境中开辟出新天地。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广度、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没有哪项任务能轻轻松松完成,也没有哪个难题能顺顺当当解决。从科技攻关的“卡脖子”困境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生态保护的持久战到共同富裕的新课题,都只有在步步难行中步步行,才能在关关难过中关关过。广大党员、干部当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遇事少讲“没办法”、常思“怎么干”、多些“试试看”,坚持在调查研究中谋思路,于大胆试错中闯新路,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挺在攻坚克难最前沿,涵养临难不避的底气,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当然,要想让“试试看”行得端、走得稳,激励干部放下包袱干事创业,必须严管立规矩、厚爱增动力。一方面,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细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引导党员、干部在“试错”中“试对”,在“破冰”中“破局”,为敢攻坚、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另一方面,要抓实抓深考核评价,将“敢不敢试、能不能闯”作为选人用人重要标尺,及时对“没办法”者“亮红灯”“泼冷水”,让“没办法”的托辞没市场、“试试看”的果敢蔚然成风。

(南通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