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变“等人兜底”为“敢于兜底”
发布时间:2025-08-08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寄予厚望、充满期待,多次勉励年轻干部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成为栋梁之才,必先有担当之志、扛事之能。广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拔节育穗期,如果自我松劲,把“我还年轻”“资历尚浅”当作借口,抓工作习惯于“等人兜底”,成长“进度条”就会停滞不前。唯有摆脱“等靠要”的消极思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兜底、勇于担当,才能加快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良驹。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存在依赖心理,认为“凡事有人扛、出错有人担”,把“帮带”视为“帮办”,满足于“做了”而非“做好了”,总感觉“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少数年轻干部将“我不会”当作推脱借口,把“经验不足”作为免责金牌,面对新挑战时畏难发愁,便以“有人兜底”自我安慰。极个别年轻干部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躲着走,遇到复杂矛盾时绕道行,满足于“大树底下好乘凉”,却不愿当“迎风冒雨的撑伞人”。细细观之,这些都是“等人兜底”心理在作祟,本质上是源于不敢担当的避责思维和不善担当的本领恐慌。

为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要想变“等人兜底”为“敢于兜底”,关键看愿不愿干事、能不能解决问题。年轻干部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思想桎梏,把态度树正、功底夯实、本领练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我来办”、“我负责”铸入灵魂、化为行动。必须主动投身基层一线、吃劲岗位的练兵场,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矛盾集中的“风口浪尖”经风雨、长才干,在实干担当中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沟通术”、矛盾化解“金钥匙”,在攻坚克难中练就独当一面的宽肩膀、铁脊梁,让“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成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最鲜明的标识。

组织“撑腰鼓劲”,年轻干部才更“敢于兜底”。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势必日渐消散。各级党组织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精准优化考核激励体系,引导年轻干部在墩苗历练中比担当看实绩、比服务看口碑、比创新看突破,让“能兜底”的干部有舞台,“靠兜底”的干部没市场。应当树牢实干实绩导向,旗帜鲜明地将重大任务、关键时刻的表现作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尺,为敢闯敢试、锐意进取者撑腰鼓劲,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蔚然成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年轻干部把看家本领练精,把攻坚招数练硬,从“等人底兜”的被动心态彻底转向“敢于兜底”的主动作为,在改革发展之路上乘风破浪、勇毅前行。

(滨海县五汛镇人民政府 蒋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