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常照政绩观之镜
发布时间:2025-08-12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政绩观”拆字来看,政为正,绩为功,观为识;整体来看,是对政绩总的看法。本质上讲,政绩观即为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也是一面映照领导干部从政价值取向的镜子。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关乎一人一事、一时一域,更关乎“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当下,面对艰巨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领导干部须常照政绩观之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实打实”的作风扛起“干成事”的担当,切切实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常照政绩观之镜,鉴识“为公”与“为私”。“为公”与“为私”的界限,是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一事当前,先想能不能捞到资本、会不会影响升迁,就难免让“私”字障目,搞出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花架子。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期,抓经济、促发展,首要的是把民生视为“指南针”,站稳人民立场,做到一心为公为民,事事出于初心公心。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关系到千千万万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不唯“数字论”、不唯“报表论”,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怀揣一颗公心尽公仆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争取从群众的好评价中获得作风的好口碑。

常照政绩观之镜,鉴出“成绩”与“成本”。“成绩”与“成本”反映的是政绩观的效益思维,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成效是否经得起检验的关键。政绩不能只看表面成绩带来的显性收益,要算好“综合账”,考虑隐性成本,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当多一些考量和追问:投资是有效投资还是无效投资?重大项目成本与收益是否平衡?政策投入与实际效益配比是否得当,等等。在做决策、抓落实上,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增强成本意识,一项政策既看“要不要”,也想“值不值”。对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节约资源环境、社会民生、风险债务等成本,不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不走不计成本搞发展的老路。防止“决策浪费”,追求“精准滴灌”,把每一笔资金、每一类资源用在刀刃上,推动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与民生温度共振。

常照政绩观之镜,鉴察“干净”与“干事”。干净,体现的是政治本色;干事,反映的是使命担当,两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干净打底、干事当头。一方面,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招商引资等重要环节杜绝搞特权、谋私利,注重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另一方面,做到积极干事、冲锋在前,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主动作为,以“干净”的操守筑牢经济社会安全防线,以“干事”的劲头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扬州市邗江区委组织部 王明君、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刘茗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