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评论
信念如磐永不忘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交汇点新闻   点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烽火岁月淬炼民族风骨,抗战精神凝聚前行力量。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做信念如磐的守护者、传承者与践行者,让抗战精神的光芒永远照亮前行之路。

不忘是深刻的觉醒,做铭记历史的“守护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九一八”事变的第一声炮响,到“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再到“九三”抗战胜利的凯歌奏响……十四载风雨如磐,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钢铁长城,用生命诠释了何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警示着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捍卫中铭记,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对“歪曲抗战史实”“抹黑英雄先烈”的言行敢于亮剑,以详实的史料、清晰的逻辑为武器,主动发声、有力反驳,坚定捍卫历史真相。要在敬畏中铭记,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历史教训,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断激发爱国热情,让“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信念融入血脉,以史为鉴,坚定走向未来的步伐。

不忘是自觉的赓续,做红色血脉的“传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基因,它滋养着我们的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拼搏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探求中传承,杜绝“口头传承”“形式传承”误区,不满足于知道、了解“抗战故事”,深入研读抗战史料,主动走进革命纪念馆、抗战遗址触摸历史印记,完成从“知晓一段往事”到“传承一种精神”的升华。要在融合中传承,将抗战精神与自身思想融为一体,内化为多算长远发展“大账”的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深化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为民情怀,转化为“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的坚守底气,真正做到在共鸣中认同、在认同中传承,让红色血脉在灵魂深处扎根生长。

不忘是赤诚的担当,做为民奋斗的“践行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抗战时期,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的最终目标,是让百姓摆脱侵略之苦、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关键在于把念兹在兹的为民初心转化为为民行动,让信念在为民服务中落地生根。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真抓实干书写践行篇章,经常走进田间地头、居民楼院,在察民情、听民声中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切实可感的现实成果。要以优良作风护航践行答卷,以抗战先烈为镜鉴,时常检视自身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差距,不断锤炼党性、优化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向着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赣榆区塔山镇党委 廖孟伟、赣榆区委组织部 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