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投资202亿元的中天钢铁、120亿元的台华新材料、50亿元的天鹏锂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三、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三……江苏淮安市2021年度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得益于以综合考核减负促高质量发展增效,持续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干。
去年以来,淮安市树牢“考少考精、考准考实”的鲜明导向,建立完善了“考核委领导、考核办统筹、牵头单位推进、责任单位落实”的一体化考核运行机制,大力精简考核指标,持续规范督查考核事项,不断优化考核方式方法,为基层松绑减负,凝聚发展合力。
为避免考核指标“面面到”“高大上”,精简考核指标,让指标体系走“瘦而精”“个性化”路线。各责任单位将指标得分点设置在重要内容和核心要素上,对县区、园区突出项目建设,对市直单位注重服务保障,对国企、大中专院校和金融机构聚焦助推发展。大幅度削减部门常规性内容考核,不把成立机构、配备人员、开会发文、工作简报、台账记录等作为考核评价内容。2021年对县区考核指标由136项压减到49项,对市直单位考核指标由36项压减到6项,对在淮大中专院校仅设置6项指标。组织考核牵头部门,对县区、园区出台的综合考核文件进行前置审核,及时审定具体指标的考核内容,要求对镇街及县区直部门的考核指标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市级考核指标数量,为基层划出考核减负硬杠杠。
坚持清理规范考核事项,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数量。对113项市县两级考核、“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进行清理规范,仅保留45项,其余均予以合并或取消。每年初由市级层面出台年度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计划,明确开展时间、方式及对象范围,实行“一套指标”评价到底、“一支队伍”负责到底、“一把尺子”衡量到底。要求考核责任单位不得自行设置以地方党委政府为对象的考核项目,不得在部门文件中规定全市性考核事项,不得随意改变考核规则,不得简单以留痕多少评判工作好坏。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及时勒令整改。
为压缩迎考单位“考核成本”,持续简化考核程序,避免多次、多头报送考核材料,大幅减少考核对象迎考任务。季度考核实行“不见面”“线上跑”,根据各考核责任单位提供指标实绩计分排名、汇总通报。年度对县区、园区由以往的条线自行组织现场考核,转变为市级层面统一编排现场考核组,开展“一站式”集中考核;对市直单位由以往的逐家上门检查考核,转变为集中组织台账资料报送审验,开展“柜台式”集中考核,全面减少考核对象迎考的人力、财力和精力负担。
“2021年对市直单位的年终考核流程精简,真正让干部从迎考迎检、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了。”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朱荣荣说,“以前反复开展、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考核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切实让基层的担子减了下来、轻了下来,能把更多精力用在谋划推动工作上。”
(付浩、余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