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征程 新担当 新气象
连云港连云区:基层干部轻装行,为民服务更高效
发布时间:2024-12-26   来源:新华日报   点击    

“以前,有时一天开三四个会,会开得多了、时间长了,腰酸背疼,干工作的精力都会受到影响。现在,会少了,能腾出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祥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村里事情还是挺多的,路灯更换、污水管网改造、村庄环境提升等民生实事都在一一推进。”说话间,他还在跟施工方沟通供水管网和水表升级改造的事情。

如今,“发文开会才算重视”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张立祥参会的次数少了,为民办实事的时间变多了。

“现在,我每周至少来村里三四次,随时随地积累‘第一手资料’。”黄窝村包村干部李茂俊说,“经常来村里,对村里情况了解更多了,可以协助村干部一起解决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最近,我们正走村访户广泛征询民生实事建议,为来年的工作做好规划。”

一手抓减负,一手抓赋能。高公岛街道明确街道干部挂包村社制度,为每个村社都安排了街道干部包村驻点办公,现场会商会办村集体产业项目、民生实事等重点事项,大大减轻村干部负担,提升办事效率。

“最近我们建成了云山小学风雨长廊,还实施了北排淡河生态廊道建设、中心涧沟覆盖、老君堂宕口生态修复等民生项目,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群众烦心事。”连云区云山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宋礼伟深有感触地说。

临近中午,连云区墟沟街道桃园社区的大食堂内迎来一批用餐的老年人,仅需几元钱,就可以吃上热腾腾的两菜一汤。开办为民大食堂是桃园社区干部入户走访、收集群众诉求的成果之一。“走访中我们还发现,老年人冬季在家没办法洗澡。去外面澡堂来回走一趟又太远,很不容易。为此,我们社区牵头,今年在居民家门口开办了一个大澡堂。”墟沟街道桃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晶晶说,“工作群少了,会议少了,走访多了,社区情况更了解了,服务也更精准,居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

“摘牌不是做减法这么简单,而是让工作重心复位。摘牌后我们的办公场所变得整洁清爽,居民可以根据功能标识牌快速找到办事窗口。减牌子,让我们基层的履职事项更明晰了,更能集中精力干事创业了。”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观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程琪说。

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连云区深入开展“挂牌瘦身”行动,根据《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挂牌准入清单》要求,清理村(社)制度牌、宣传牌1400余块,仅保留必要的党务、居务公开及核心服务类标识牌,并常态长效化管控,实现阵地瘦身服务增效。

“结合乡街机构改革,我们印发了《连云区区街‘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对160个涉及乡街、区级机关共同承担的权责事项进行科学划分,乡街承担主要责任事项压减为66个,‘属地管理’职责进一步减少。”连云区减负办相关负责人孙正凯介绍。此外,连云区还将81项高频率、易发现、易处置和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承接的执法事项赋权到乡街,执法人员由乡街统一指挥管理、统筹使用。优化12345热线难题会办机制,针对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复杂问题,由区数据局召集相关部门现场会办,找准问题成因,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严格控制街道向村(社)转派工单问题。

今年以来,连云区不断增强齐抓共管合力,逐步深化制度机制建设,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通过在“减负”和“赋能”上双向发力,为基层减重复劳动、减多余形式、减隐性负担,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释放出更多服务群众的时间与精力。

邓庄 耿志坚 薛一鸣 陈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