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掌握领导班子运行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常态化开展干部工作调研,推动干部队伍“供给侧”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需求侧”,不断提高识人察人水平和选人用人质量。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分层分类,精准定位。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领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将单位细分为园区镇街、综合保障、服务发展、社会民生等4大类。调研前,根据调研主题和单位类别制定共性化方案,同时结合各单位人员结构、职责分工等“一手资料”,细化形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个性化提纲。在调研内容上,围绕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群众口碑、个人品德等方面,按“大局参与度、工作完成度、作用贡献度、群众满意度”来评价班子和干部。在调研方式上,区分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等不同对象,采取现场走访、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正负向推荐等方式,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
坚持显绩与潜绩相结合,综合分析,科学研判。建立单位部门日常自评、机关板块上下互评、分管领导全面点评、部长会议专题研评的“四评”体系,既剖析干部在业务领域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显绩上的创新突破,又洞察在长期积累如生态保护、人才培养等潜绩中的战略远见。通过同类班子横向比实绩、班子内部纵向比贡献、干部个人互相比成长,逐个班子“过筛子”,逐个干部“辨情况”。同时,注重吸收经责审计、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各方面情况,以简单明了的“一言素描”为干部“画像”,形成一张研判表、一份反馈单、一篇分析报告,做到用数据支撑、凭事实说话。近年来,累计为200余名干部精准画像,形成班子运行情况报告25篇。
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立标引向,激励作为。加大结果运用力度,注重将调研结果记入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情况档案,作为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三项机制”的有力依据。按照近期可用、中期培养、长期关注原则,动态建立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等储备库,已有300余人按照不同属性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地纳入不同储备库中。突出问题导向,强化上下联动,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需重点关注的“两头冒尖”干部、调研发现的苗头性问题,采取面对面约谈、书面反馈等方式,及时向“一把手”进行反馈,真正让综合素质好、培养潜力大的成长型干部破格“插队”,让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成熟型干部比选“排队”,让心态佛系、能力不足的平庸型干部淘汰“出队”。2024年,优先晋升干部10人,提醒谈话20人,调“下”不胜任干部10人。
(冒颖 吉园 薛一鸣)